No.230
2021年4月號
未來空污 火箭廢氣
觀看火箭衝上天際,總讓人內心澎湃,但火箭飛上太空後,排
放的廢氣其實內含污染。現正值全球太空產業的成長期,我們
不僅要關注〈台灣火箭產業高飛〉,有火箭阿伯之稱的陽明交
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主任吳宗信親筆訴說,他投身火箭研
發的理念與台灣的優勢。此外,我們更要留意〈未來空污:火
箭廢氣〉必須及早防範以保護環境,絕不可「載人上太空,污
染留地球」。
每年4月,珊瑚產卵的季節也來到。針對日益嚴重的珊瑚白化現
象,一般會關注海水溫度上升造成的影響,海生館團隊則從細
胞層次切入,〈微觀珊瑚共生〉,探究珊瑚和共生藻「交會的
奧秘」,進而揭露與珊瑚各項生理活動密切相關的重要胞器功
能,期望更加認識內共生機制並挽救珊瑚生存。
此月份的生態焦點,不只是珊瑚,而是整個地球環境。〈422世
界地球日的再省思〉,點出了長年制定的環境保護國際公約,
約束力依舊薄弱,永續發展淪為口號,守護我們的地球取決於
每一個人、產業與政府的行動。
眾所期待的東京奧運即將開賽,但國際〈體育界的睪固酮迷
思〉卻以激素濃度限制女性運動員的參賽資格,一些頂尖女性
運動員無法上場締造佳績。性別不該是簡單的二分法,只靠生
物學也不足以說明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我們該用什麼樣的價
值觀面對賽場的公平性?
來點輕鬆的話題,看過電影「異形」嗎?影片中外星生物的繁
殖方式令人不寒而慄。自然界其實有一種擬寄生生物扁頭泥
蜂,近期科學家透過實驗設計,找到了牠們〈生吃活蟑螂〉的
關鍵一招。其他更多精采篇章,請見本期《科學人》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