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雜誌
雜誌目錄
No.225
2020年11月號
好牙爛牙 演化來不及
齒顎矯正在今日十分普遍,為什麼多數人都有齒列不整的問 題,蛀牙更是不足為奇呢?新近觀點說明背後的可能原因: 〈吃軟不吃硬,好牙演化來不及〉。我們經過數百萬年演化而 來的口腔環境和構造,來不及適應現代飲食型態的改變,顎骨 長度、微生物群系均呈現失衡。

那麼〈現代亂牙怎麼醫?〉,現代常見以及新興的治療方法, 運用了五花八門的裝置和手法,醫師與病患必須良好溝通,才 能找到適合的矯正器,兼顧牙齒功能、美觀和穩定度。

牙齒健康、咬合正常了,進食無礙使我們更能細細品嘗美食的 風味。而物理學中有另一種「風味」,科學家也試圖在近期 「品嘗」,那就是〈暗室中的第四類微中子〉。不同於過往的 許多微中子實驗,總是需要使用龐大的偵測器,近年科學家期 望藉由精密的小型實驗,偵測到尋常風味微中子變換成這第四 類風味的惰性微中子存在證據。

自然界事物變化莫測的不只有微中子,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 天氣,也常令人捉摸不定。氣象學家目前可預測一週氣象,但 若能〈四週氣象一次預報〉,得知28天後是冷或熱、是乾爽或 潮濕,更有助於日常活動的安排。

今年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新冠肺炎疫情大受影響,為求防範疾病 擴散,不得不違反天性──拉開人際距離,那麼自然界如何因應 致命疾病傳播?〈龍蝦都懂社交距離〉,還有其他動物群體發 展出不同的行為模式來避疫。人類面對嚴峻的疫情,需師法並 順應自然法則。其他更多精采篇章,請見本期《科學人》雜 誌。
專題文章
演化
30 吃軟不吃硬,好牙演化來不及 安格(Peter S. Ungar)
醫學
36 現代亂牙怎麼辦 姚宗珍、吳秋彬
物理學
42 暗室中的第四類微中子 路易(William Charles Louis)、凡得瓦特(Richard G. Van de Water)
人類學
50 人道救援,文化海嘯? 薩尼(Ajay Saini)、辛赫(Simron J. Singh)
天文學
58 行星,與它們的誕生地 麥格雷戈(Meredith A. MacGregor)
地質學
66 海底火山地磁大翻案 薩格爾(William W. Sager)
生態學
72 龍蝦都懂社交距離 霍利(Dana M. Hawley)、巴克(Julia C. Buck)
大氣科學
78 四週氣象一次預報 佩吉(Kathy Pegion)
考古學
84 史前農夫西進歐洲 史賓尼(Laura Spinney)
新聞掃描
科學人新聞
12 超新星切片 雷德(Nola Taylor Redd)
科學人新聞
14 抗凍混凝土 布希維克(Sophie Bushwick)
科學人新聞
15 遠距找出金屬礦藏 權英雅(Karen Kwon)
科學人新聞
18 海藻標本保存海洋史 納維爾(Rachel Nuwer)
科學人新聞
18 奪命空氣 科西爾(Susan Cosier)
科學人新聞
19 一覽世界科技進展 赫什伯格(Scott Hershberger)
科學人新聞
20 候鳥也是氣象學家 冷恩(Joshua Rapp Learn)
科學人新聞
20 寶石中的昆蟲化石 威爾克(Carolyn Wilke)
科學人新聞
21 岩漿不一定在火山下 柯尼(Katherine Kornei)
科學人新聞
22 珊瑚的壓力測試 赫什伯格(Scott Hershberger)
華人視界
科學人觀點
形上集
教科書之外
網上世代
28 比雲端更虛無的無伺服運算 葉平
專欄文章
專家看新聞
92 Siri有口音辨識障礙 沃爾寇(Nora D. Volkow)
科學佐以詩文
93 宇宙變形的一面 索恩(Kip Thorne)、哈洛巒(Lia Halloran)
健康與科學
94 口腔細菌參與癌症轉移 華立斯(Claudia Wallis)
科學焦點
95 正視科學偏見 歐瑞斯克斯(Naomi Oreskes)
反重力思考
96 滿腹牢騷 文/米爾斯基(Steve Mirsky)
圖表會說話
104 鉛污染史 菲謝蒂(Mark Fischetti)、圖表╱布瑞摩爾(Nadieh Bremer)
編輯部製作
總編輯的話
生物手記
98 蘭嶼紅寶石──琉球暗羅 蔡弼丞
科學人書摘
100 要學到需要先注意到 摘自《大腦如何精準學習》
編輯部的抽屜
106 解憂信,讀者心 老編
活動推薦更多
追蹤科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