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24
2020年10月號
【年度專輯】
175年科學寶庫
鋪滿科學詞彙的金黃色封面,知性、耀眼又典雅,讓人等不及
即刻「開箱」一探究竟。這是《科學人》編輯部拿到
Scientific
American為創刊175年製作的年度專
輯時最直接的感受,於是想到何不把這一期的名稱訂為「175年
科學寶庫」!SA自1845年創刊,以向普羅大眾介紹新科技為宗
旨,記錄了長久以來科學發展的歷程。
年度專輯首篇〈關
鍵字看科學趨勢〉即梳理了175年來的內容,把整個語料庫龐雜
的資料製作成美感兼具脈絡的圖表,讓今日讀者得以窺看不同
時代人們所關注的事物,以及科學思想的變遷。
這期年度專輯並非一味讚揚與歌頌SA過往的報導。這
份刊物曾刊登過許多傷害他人的文章,例如歧視女性、宣揚種
族主義,〈檢視過去的傲慢與偏見〉才能從錯誤中學習並做出
改變。回顧百餘年歷史,不難發現,科學與技術進步的核心都
牽涉到物質與能量的操控。電力、通訊與電腦運算技術的成功
發展,開創了電話、廣播、電視與網路等發明,使資訊流通全
世界,進一步再帶動科技發展,可謂〈資訊就是發電機〉。
然而縱使現代科技昌明,今年初〈病原體的逆襲〉讓
我們不能樂觀認為傳染病不再是威脅,必須重整醫藥及公衛系
統、找到足以應變的新方法,並展現人性善良的一面,才能共
同度過這段艱困的時期。人類不是萬物主宰,宇宙遠比想像中
更廣大與奇特。在科學家帶領下,〈人類的宇宙奇航〉有眾多
諸如銀河系之外星系、黑洞、暗物質、多重宇宙等超乎想像的
新發現。
科學家不僅探索未知宇宙,也努力〈尋根:
祖先、近親和我們〉在譜系樹上各有何分支與所在位置?竭力
從化石記錄、DNA分析等方式,填補人類史缺漏的拼圖。了解地
球史上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的肇因,有助人們了解地球這個萬
物家園的生命故事。科學家從地層中發現:二氧化碳是關鍵凶
器。人類若問〈誰來阻止大滅絕!〉,答案則是回到人類本
身。
這期年度專輯也穿插(爆料)了有關SA過往的秘
辛。例如介紹身兼SA總編輯暨〈發明家的地鐵夢〉、且看〈科
學對戰超自然〉、數學科普作家介紹藝術家的作品體現〈數學
藝術中對稱的一對〉,以及冷戰時期媒體如何〈捍衛編輯獨立
性〉。相信讀者若開啟175年的科學寶庫,入寶山絕不會空手而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