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40年代全球第一顆電晶體問世,半導體產業如乘上火箭般蓬勃發展,全面滲透人們日常生活,舉凡電視、電腦、家電、手機等產品全都與半導體的應用密不可分。以「矽」為主要材料的第一類半導體,過去長期主宰了...
第20屆有庠科技論文獎生技醫藥類得獎者、國立臺灣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黃筱鈞,從電子工程背景跨足細胞生物學領域,長年致力透過系統與合成生物學方法探索細胞的分裂過程。她的新發現,打破以往科學家...
現代社會數位網路當道,對企業而言,消費者的一舉一動都是寶貴的數據,掌握數據就能制定出精準的行銷策略,搶佔商機。相較於一問一答的傳統行銷調查,利用資料訓練以進行預測的人工智慧(AI),成為MarTech...
洞燭先機 合作創造新價值第19屆有庠科技講座綠色科技類得主、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終身特聘教授藍崇文研究矽晶材料與太陽光電科技近20餘,開發的長晶與電池技術廣泛應用於業界,他更著眼未來電動車發展,領先投...
自從1940年代全球第一顆電晶體問世,半導體產業如乘上火箭般蓬勃發展,全面滲透人們日常生活,舉凡電視、電腦、家電、手機等產品全都與半導體的應用密不可分。以「矽」...
第20屆有庠科技論文獎生技醫藥類得獎者、國立臺灣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黃筱鈞,從電子工程背景跨足細胞生物學領域,長年致力透過系統與合成生物學方法探索細...
現代社會數位網路當道,對企業而言,消費者的一舉一動都是寶貴的數據,掌握數據就能制定出精準的行銷策略,搶佔商機。相較於一問一答的傳統行銷調查,利用資料訓練以進行預...
第19屆有庠科技講座綠色科技類得主、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終身特聘教授藍崇文研究矽晶材料與太陽光電科技近20餘,開發的長晶與電池技術廣泛應用於業界,他更著眼未來電...
第19屆「有庠科技論文獎」光電科技類得主、臺北科技大學光電工程學系副教授鄭鈺潔,以光敏薄膜材料製作出僅有四毫米大的微型機器人,不僅能夠轉彎行走,還能夠精準移動至...
今年1月初,臺灣大學電信工程學研究所特聘教授、第19屆有庠科技講座資通訊科技類得主陳宏銘帶著最新研發的光場投射模組,參加一年一度的科技盛會「美國消費電子展」(C...
第十七屆「有庠科技講座」資通訊科技類得主─林智仁教授為AI研究先驅,現職為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特聘教授。早在2000年開始,他就率領...
第十三屆「有庠科技講座」資通訊科技類得主─陳銘憲教授為資料探勘頂尖學者,現任職國立臺灣大學副校長暨臺大講座教授,是推動我國AI研究發展及人才培育的重要人士。陳銘...
謝達斌第9屆有庠科技論文獎、第16屆有庠科技講座得主謝達斌為我國跨領域奈米醫學科學家,研究成果多次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自2014年起連續四年獲得國家新創獎,同時...
傅立成第15屆有庠科技講座得主AI機器人風潮席捲全球,國立臺灣大學資工系傅立成教授投入AI研究逾30載,現為我國AI技術和機器人研發之權威,也是第十五屆有庠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