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初,我是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博士生,當時要建構蜜蜂於色彩認知的演化模型,便去詢問一位植物學教授關於花朵色素方面的建議。我想知道花朵在產生顏色以向蜜蜂發出訊息的自由度有多高。他很生氣地回答說不...
2021年4月,有隻麻雀(Passer montanus)出現在澳洲昆士蘭省的布利斯班港。消息一出,澳洲賞鳥人聚集在港口,要求管理單位開放,讓他們親眼目睹麻雀的風采。為什麼麻雀在澳洲會變成爭相追逐的大...
這座都會區墓園裡,住著數十隻僧侶鸚鵡(monk parakeet),長尾羽、體型如鴿子大小,羽毛為檸檬綠色,額頭及胸口有灰色的點綴。不只該墓園,整個紐約市到處都有僧侶鸚鵡用樹枝築成桶狀的巢,牠們也聚居...
「是大翅鯨!」船上的遊客一陣屏息驚呼,船家把引擎切換至怠速狀態,小心翼翼地與牠們保持距離,這不是在國外賞鯨船上的場景,而是發生在距離台灣東部不遠的海面上。每年暑假,台灣東部外海總有零星兩三起大翅鯨目擊...
不小心踩死螞蟻、打死蟑螂會讓你有罪惡感嗎?換個方式問,你認為昆蟲有感覺嗎?科學家近年來發現,蜜蜂和一些昆蟲可能具有類似情緒的心理狀態,這將影響在道德層面上人們如...
成功將已擴張外來種「清零」的機會渺茫,做好寵物管理與嚴格入境管制才是根本辦法。
全球各都市都能看到這些聰明的群居性鳥類,科學家研究牠們如何適應異地環境,有助於原生物種的保育!
雖然現在僅有零星目擊,但過去台灣其實也有許多大型鬚鯨的發現記錄!
研究人員加快腳步探究體型巨大的濾食性鬚鯨家族,究竟如何找到牠們的主食:微小的浮游生物?答案可能是拯救這個海洋瀕危物種的關鍵。
過去10年,類器官的研究逐漸形成幹細胞研究的主流。類器官研究對再生醫學及基礎生物學有何貢獻?又為合成生物工程帶來哪些新願景?
合成形態學讓科學家能夠把生物物質改造成自然界中未曾出現過的模樣。
他擁有超過30年的數鷹經驗,能精準目測鷹群數量。這驚人的計數能力究竟是如何培養出來?又是如何傳承後輩?
印度的花豹正在適應與現代人共存,若想要牠們也存活下來,那麼人類就要學習與牠們共存。
在當今《動物用藥品管理法》的規範下,寵物生病時可能會面臨無藥可救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