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從何而來?又往何處去?如果想要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理解在兩個差異很大的尺度之下的物理學:(1)宇宙尺度,指的是超星系團與整個宇宙的場域;(2)量子尺度,指的是在原子與原子核尺度下違反直覺的領域。關...
在我們周遭或身體內部,都存在著恆星的碎片。大約有一半比鐵重的化學元素,起源自宇宙中一些最激烈的爆炸。隨著宇宙的猛烈翻騰,新恆星與新行星從舊的氣體和塵埃中誕生,這些化學元素最終會進入地球與其他星球。經過...
來自美國肯塔基州的強生(Sarah Stewart Johnson)第一次站上夏威夷茂納開亞火山(Mauna Kea volcano)山頂時,是在大學二年級,那裡遍地都是凝固的熔岩,和自己家鄉受侵蝕的...
當光在太空中行進時,會因為宇宙膨脹而拉伸,這讓多數遙遠的天體在紅外波段(波長比可見光長)看起來特別明亮。由於我們的肉眼無法看見紅外波段,而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就是設計來接收紅外光,以顯現第一代早...
黑洞與我們的宇宙有類似的邊界。近期來自黑洞物理的新突破有助於了解量子宇宙學,進而應用於我們的宇宙。
宇宙裡較重的化學元素來自何處?近年, 首次觀測到中子星合併時發出的光與重力波,證實了較輕的元素能快速捕獲中子轉變成新的重元素。
外星生物一定長得像地球生物嗎?科學家開始拋棄這種傳統思維,跨領域合作尋找外星生命!
當光在太空中行進時,會因為宇宙膨脹而拉伸,這讓多數遙遠的天體在紅外波段(波長比可見光長)看起來特別明亮。由於我們的肉眼無法看見紅外波段,而韋伯太空望遠鏡(JWS...
JWST在太空中的絕佳位置繞行太陽,口徑大又能觀測紅外波段,是新世代的觀天利器。
韋伯望遠鏡的嶄新視野,讓熟悉的星空展現前所未見的細節。
深空影像顯現出,廣大的宇宙裡其實星系繁多,遠超乎天文學家的想像。
韋伯太空望遠鏡的首批影像包含了異常大且明亮的早期星系,宇宙學標準模型該如何解釋,這些結構為何能迅速形成?
人們對太空的印象,源自於哈伯太空望遠鏡30多年來的成果。它的繼任者韋伯太空望遠鏡所拍攝的影像,如今正在翻新人們對宇宙的認識。
假如時空蟲洞把黑洞內部連接起來,會發生什麼事?這可能保存了墜入黑洞的資訊,因而破解「黑洞會摧毀資訊」的弔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