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是台灣最大的氣象災害來源之一,同時也是台灣水資源最重要的來源。每年登陸台灣的颱風平均一至兩個,但2020~2022年卻連續三年都沒有颱風登陸,這是自1945年起有觀測記錄以來第一次發生的現象,而這...
近代,龍捲風好發於美國中部,在每年春、夏季多達上千起。然而氣候變遷致使龍捲風好發的位置往北美洲東部偏移。古代,中國甲骨文和文化裡的龍形象,與龍捲風很奇妙地多有相似,這是否意味著龍捲風早在數千年前經常發...
美國每年平均遭1200個龍捲風襲擊,之所以比其他地方更常發生,在於地理狀態提供了絕佳環境,尤其在春季和夏季。來自太平洋的西風在穿越洛磯山脈後水氣減少,往遙遠東方移動時變成高層的乾冷空氣。類似的乾冷空氣...
去年6月25日在美國加州帕沙第納,快遞公司優比速(UPS)的貨車司機查維茲二世(Esteban Chavez, Jr.)和其他人一樣展開如常的一天。但這座城市正遭逢極端熱浪,正午氣溫超過32℃。他送完...
自2019年白鹿颱風過後,長達三年多竟無颱風登陸台灣,進而造成水資源短缺。
地球上的氣候善變,千百年前,龍捲風可能出現在中華大地上,化身成為「龍」。
龍捲風好發於美國,數量是全球之冠,近年越來越常發生在人口稠密區,後果不堪設想。
全世界因極端高溫而致死的人數不斷攀升,在美國更高於颶風、洪水和龍捲風等天災。許多人其實是熱傷害高風險群,卻毫不自覺。
隨著科技進步,現今氣候學家組成跨國團隊,評估各地災難性天氣事件與全球氣候暖化的關係。
新科技能大幅減少水泥製造和混凝土過程中的碳排放。
媒體報導氣候議題的方式,很可能決定了我們是否採取行動。
慎選對大眾陳述時的用語和事例,能引發動機解決氣候問題。
氣象科技的進步,已逐漸能預測並分級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區大型風暴來襲的時間與強度,妥善運用就能挽救性命財產並儲存水資源。
科學團隊對南極史威茲冰棚進行的兩次考察顯示,這座大冰棚可能不出10年就會四分五裂,後方厚重的大冰河會加速滑入海中,導致全球海平面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