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可謂無所不在:建築物、道路、人行道、橋樑,以及所有可想到的結構體的基礎。人類所製造出來的混凝土,是當前產量最多的人造物,而且由於全球性的發展,產量還在增加,尤其在中國和印度。水泥混凝土是把砂礫碎...
氣候變遷在科學上似乎找不出新意,因為狀況總是越來越糟。德國梅因斯(Mainz)有群心理學家成立了「著眼未來的心理學家」組織,他們建議 報導氣候變遷時,應該多說一些正面的故事,才能喚醒更多人的氣候意識,...
氣候變遷已經破壞數十億人的生活。這個我們原以為未來才要面對的問題,已經侵蝕滲透進我們的生活。多數大眾已認清現實,為了減輕所承受後果,我們必須行動。根據去年8月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某個星期一早晨,我在美國舊金山市中心的席爾斯美食餐廳吃著早餐,悠哉看著櫃檯後方電視螢幕上播放的地方五日天氣預報。畫面下邊有顆開心的小太陽符號表示當天下半天晴,星期三的符號是柔和雲朵外帶幾滴雨,星期四則...
新科技能大幅減少水泥製造和混凝土過程中的碳排放。
媒體報導氣候議題的方式,很可能決定了我們是否採取行動。
慎選對大眾陳述時的用語和事例,能引發動機解決氣候問題。
氣象科技的進步,已逐漸能預測並分級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區大型風暴來襲的時間與強度,妥善運用就能挽救性命財產並儲存水資源。
科學團隊對南極史威茲冰棚進行的兩次考察顯示,這座大冰棚可能不出10年就會四分五裂,後方厚重的大冰河會加速滑入海中,導致全球海平面大幅上升。
科學家剛找出其中原因,我們能否及時挽救?
天然蠶絲製作微膠囊,可望減少使用塑膠微粒。
活珊瑚是水族館最漂亮的點綴,但從野外採集成熟珊瑚會破壞脆弱的珊瑚礁生態。養殖珊瑚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特別是美國佔了全世界80%的活體珊瑚市場。培育珊瑚的挑戰之ㄧ是...
台灣水產養殖技術十分精進,但距離外海養殖仍有一大步,天然環境的限制與經濟效益是最大的因素。
海洋環境惡化、魚蝦貝類等水產捕撈量銳減,全球人類對於水產食物的需求卻持續上升;採取永續、適應氣候的方式發展水產養殖,是唯一的出路。這是個規模超過百億美元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