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先前任職學校的長廊畏縮地走著,深怕周圍的人看到自己的後背,因為衣服破了一個洞。校長臉帶微笑迎面走來,擦身而過時他拍拍我的肩膀、像是鼓勵我一番,之後隨即離去。這是我前陣子印象深刻的一個夢境,但當中的...
對很多人來說,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的到來,宛如是把人們丟入一個虛擬世界,身處其中的我們,日夜生活在相同的圍牆內。我們害怕觸碰送達門口的外送商品;冒險進城時,我們會戴上口...
新冠肺炎尚在全球肆虐,台灣卻防疫有成,許多國際論文分析台灣的「成功秘訣」,其中台灣民眾對防疫的高敏銳度與謹慎態度被視為關鍵因素。有趣的是,「敏銳度」和「態度」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敘述,要如何用科學...
▲濟困扶危:在這次大流行期間,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葛利爾(Bernell Grier)提供黑人社區各式援助。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 19,簡稱新冠肺炎)對全世界人們生理健康造成的...
夢是專屬個人的意識經驗,自古人們便對於夢中的異想世界有無限好奇,且看現代科學如何捕捉並分析夢境。
今年初研究人員注意到,人們似乎因為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憂懼而出現做夢激增,於是進一步探究此現象,期望更加了解夢的機制與功能。
近年科學家試圖藉由網路關鍵字的搜尋熱度,做為研究心理態度的新工具。
前所未有的疫病大流行肆虐至今,不僅侵害人們身體更侵蝕心靈,我們有什麼方法度過這次全球困境?
看不見的物理特性幫助我們更快找到物品。
世界上有很多實際存在的事物,我們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也感覺不明。但利用想像力和科學的方法,我們也可以探知未知的實存世界。
一記漂亮的高飛球接殺,其實涉及腦中的認知運算策略。
研究顯示在未知的情況下,人類與AI能夠良好合作。
自美國大蕭條以來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促使人們檢討金融市場的運作,並重新看待人類的金錢決策模式。
近年來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的研究揭開了聯覺的生理機制,更發現聯覺與免疫系統以及特定疾病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