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共同的視窗-科學人雜誌
科技解剖室

世界共同的視窗

2002/08/01 劉容生(工業技術研究院光電所所長)
世界將是個大派對的舞台。而電視,正是全世界共同的視窗。

重點提要

電視對人類的影響力,在過去一個世紀有目共睹,而且還會持續擴大。未來透過大型電視和可攜式電視,各地的人都可以同步分享世界任何活動,世界將是個大派對的舞台。而電視,正是全世界共同的視窗。

2002年韓國和日本合辦的世界盃足球賽,據統計觀賞球賽直播的觀眾,全球總計高達數億人之眾。贏球時韓國人的瘋狂和土耳其人的興奮,輸球時西班牙人的頹喪和葡萄牙人的傷心,透過電視機的螢光幕,歡樂與哀傷的情緒都歷歷在目,幾乎在同一秒鐘傳播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我在看球賽時,第一次感覺到「世界盃」這三個字背後真正代表的意義。同時也深深感覺到,人類彼此竟是如此息息相關。有人說,電視是20世紀對人類社會生活影響最大的發明之一,此話並不為過。但是隨著顯示技術、影像處理以及晶片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再加上無線通訊技術快速發展,人們將可以隨時隨地收看自己喜歡的節目,電視為人類未來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將會更為廣大,電視已成了這個世界上人們共同的視窗。


回想過去100多年,第一批談論電視可能性的文章,就是刊登在1880年的Scientific American上面,而“television”一詞則是在1900年「巴黎展示會」上首次現身,及至1907年羅辛在利用陰極射線管(CRT)接收器設計機械式掃描器,佐里金在1929年發展電子掃描的映像真空管,到1954年彩色電視終於上市……將近一個世紀了,目前大部分家庭使用的電視機,其顯示技術還是CRT!


但是自1985年以來,以液晶顯示為原理的平面顯示器崛起。1993年,利用非晶體矽(a-Si)製成的薄膜電晶體(TFT)量產技術發展成熟,這二種技術的結合,就成為今天稱為TFT-LCD的技術。1994年TFT-LCD開始出現在筆記電腦上,顯示品質大幅進步,加上有輕薄短小兼省電的許多好處,未來將逐漸淘汰CRT。


顯示技術可以顯示面積的大小,大概分為三類:一是小型的顯示器(大約小於5吋),主要用在手機和PDA上。這方面的應用,目前以液晶技術最為常見,但近年來新技術不斷出籠,像是有機發光二極體發展快速,未來可能成為小型顯示器的一個主流。


二是中型的顯示器(10~30吋),應用在筆記型電腦或桌上型電腦上。在可預期的未來,TFT-LCD還是會繼續維持主流產品的地位,但隨著影像壓縮技術的發展,LCD價格的下滑,許多新的個人化產品,像是可攜式的DVD放映機,已開始在市場出現,也多以LCD顯示技術為主。配合無線寬頻的普及,隨時隨地收播的可攜式個人電視,也會在未來出現。


三是大型(大於30吋)顯示器,通常應用在家庭電視或公共場合的大螢幕上。這方面最常用是前投式或背投式放映機。隨著價格下跌,市場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中。隨高畫資影像普及,未來大型平面顯示也可能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


20年以後,看世足賽直播的人,每場可能多至數十億。一家歡喜萬家樂,透過大型電視和可攜式電視,各地的人都可以同步分享世界任何活動,世界將是個大派對的舞台。而電視,仍會是世界共同的視窗。


【延伸閱讀】
※ 1927年的9月7日,Philo Taylor Farnsworth發明了第一台初期電視系統,電視於焉誕生,到今年,電視已經有75歲了!你可以在The Origins of Television這個網頁看到電視的起源(需下載10多分鐘的影片,約19M)。
※ 電視可說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來看看20世紀電視演化史吧! Television History 這個網站有1935年電視發明初期以來的75年歷史,包括電視機的設計、發展演進與市場變化,可以看到許多怪怪老電視!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2年第6期8月號】


更多文章
活動推薦更多
追蹤科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