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龍捲風好發於美國中部,在每年春、夏季多達上千起。然而氣候變遷致使龍捲風好發的位置往北美洲東部偏移。 古代,中國甲骨文和文化裡的龍形象,與龍捲風很奇妙地多有相似,這是否意味著龍捲風早在數千年前經常發生於中國,留下了龍的傳說。 龐然、暴烈、神秘、瞬息萬變、來去無蹤的天上訪客。這,當然是龍捲風。龍捲風的物理成因,今天科學家已算是有了初步的理解;現在可讓我們退一步,從側面的視角來認識它。 在人類的長期歷史舞台上,龍捲風似乎是還輪不上跑龍套的小角色。原因很簡單:在地球上,我們所謂文明世界的這部份時空,地理、氣候條件並不適合龍捲風的形成;既然沒這物,當然就沒有戲份安排給龍捲風。 一直到18、19世紀,歐洲移民大舉西進到北美洲中部,人類才赫然見識到龍捲風,無以名狀,就用上最初見到時用的西班牙字「tornado」(迴旋之意)稱之;其後才逐漸廣為人知。今天世界上可以稱做龍捲風的,絕大多數仍發生在美國中部草原、稱為「龍捲風巷」(Tornado Alley)的地區,每年春、夏季多達上千起。 然而,在短短的過去半個世紀裡,龍捲風巷的地理位置明顯漸漸遷移(往北美洲東部),而發時(變集中、早發)、強度(變強)、頻度(變多)也都有所改變。在〈鬼切龍捲風〉簡述了兩件事:為什麼北美洲中部特別適合龍捲風的發生,以及龍捲風本身對於氣候變遷的敏感。 這是近代的事;那麼,遠古呢?把時間上推數千年,全球氣候型態情節和現在很不一樣,龍捲風的戲是怎樣演的?
美國每年平均遭1200個龍捲風襲擊,之所以比其他地方更常發生,在於地理狀態提供了絕佳環境,尤其在春季和夏季。來自太平洋的西風在穿越洛磯山脈後水氣減少,往遙遠東方移動時變成高層的乾冷空氣。類似的乾冷空氣...
當所有條件都剛好配合,超大胞風暴(supercell storm)便可迅速橫越北美大平原,它的上部有著明顯的鐵砧狀寬廣結構,而這種風暴可能會產生冰雹、閃電和颶風。上圖是出現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西點附近的...
美國德州奧斯丁一場單調的公聽會裡,德州教育委員會的成員隔著社交距離,坐在排成一大圈的小桌前,辯論著八年級科學課程是否該要求學生描述「緩和氣候變遷的努力」。委員中有一位長年任教於公立學校的科學老師表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