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每年平均遭1200個龍捲風襲擊,之所以比其他地方更常發生,在於地理狀態提供了絕佳環境,尤其在春季和夏季。來自太平洋的西風在穿越洛磯山脈後水氣減少,往遙遠東方移動時變成高層的乾冷空氣。類似的乾冷空氣也可能從加拿大南下,同時地面則有從墨西哥灣向北吹拂的暖濕氣流。沿途地形平坦,相較於其他高度,這些風行進時較不受阻礙,直到彼此相遇。它們碰撞的角度容易造成不穩定氣流與風切,這兩大因素有利於龍捲風形成。雖然類似的氣團碰撞也發生於烏拉圭和孟加拉等地,但是發生在美國的威力強大許多。排名第二的則是加拿大,每年約有100個龍捲風。 雖然龍捲風在美國東部許多地方接觸地面,但是1950~1990年代,最常受到襲擊的是以德州東北部到俄克拉荷馬州中南部為中心的橢圓區域,稱為龍捲風巷(Tornado Alley)。近幾年,龍捲風的好發區域往東移動了600~800公里。在最近這十多年,龍捲風往往侵襲密蘇里州與阿肯色州的東部、田納西州和肯塔基州的西部、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馬州的北部,這是新的風暴密集區。 今年初的龍捲風活動範圍正好落在這個區域內。3月24日一個強烈的龍捲風以每秒76公尺的風速襲擊密西西比州羅靈福克市,造成至少26人喪生;一星期後在新的龍捲風巷有超過30人因風暴而殞命;4月4日另一群風暴在密蘇里州波林格郡破壞超過80棟建築。這些事件發生在以往的龍捲風旺季(4、5月)展開前。 過去兩年蒐集的數據顯示,除了單一風暴外,龍捲風的大規模爆發(指單一個天氣系統造成多個龍捲風)更加顯著地往美國東部移動。龍捲風群的地理分佈也比舊的龍捲風巷更為密集,而且爆發情形可能更加激烈且頻繁。2021年分析龍捲風大規模爆發地理位置的研究團隊共同主持人、紐約市立大學副教授德維內尼(Naresh Devineni)說:「美國發生單一龍捲風的天數可能會減少,而出現多個龍捲風的天數則增加。」
10年前,筆者在撰寫《尼諾與妮娜:聖嬰與反聖嬰的警訊》一書時,曾特別整理1997~1999年間發生在世界各地的氣象災難事件。當時正是所謂20世紀超級聖嬰發生(1997~1998)以及接連數年的反聖嬰期...
今年夏天,俄羅斯西伯利亞偏遠的雅馬爾半島有一名12歲男孩感染炭疽而送命;大約有100名疑似病例送醫治療,發現至少有20人也診斷出這種可能致死的疾病。此外,這地區有2300多頭馴鹿也死於感染。原因為何?...
史丁坎普(Kobus Steenkamp)的農場位於南非中部平原,在一條泥土路盡頭,此處的天空讓所有事物都顯得渺小。2010年雨季過後的某天清晨,史丁坎普起床後發現飼養的羊群不大對勁,他回憶道:「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