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雄與諾貝爾獎的距離-科學人雜誌
科學棋談

吳健雄與諾貝爾獎的距離

2023-05-01 張瑞棋
歸因於性別太想當然耳了,其實另有其他客觀因素。
▲ 圖源:Florian Pircher, Pixabay

1956年10月,李政道和楊振寧兩人於《物理評論》(Physical Review)發表論文,針對奇特的「θ-τ之謎」,主張在弱交互作用中宇稱守恆(parity conservation)並不成立。宇稱守恆是物理學家長久以來的信念,因此幾乎沒有人認同他們的主張,沒想到過了三個月,「宇稱不守恆」就獲得實驗證實,李楊二人因此史無前例地在論文發表隔年就榮獲諾貝爾物理獎。

只不過,完成實驗的吳健雄女士卻未一起獲獎,讓很多人都大感不平,畢竟若無實驗加以證實,宇稱不守恆就只是個假說,不會獲得大家承認。而諾貝爾獎最多可以頒給三人,明明還有個名額,為什麼不給吳健雄呢?難道實驗的貢獻比不上原創理論嗎?應該不至於。畢竟諾貝爾獎得主中也不乏從事實驗者,例如1902年的物理獎就由理論物理學家勞倫茲(Hendrik Lorentz)和實驗物理學家季曼(Pieter Zeeman)兩人共享。

或者只是因為吳健雄身為女性,而像一些女性科學家那樣遭受性別歧視?我原本也這樣以為,但後來發現歸因於性別太想當然耳了,其實另有其他客觀因素。

吳健雄選擇具有放射性的鈷60來做實驗,這項實驗需要在極低溫的環境下進行,但她所任教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並沒有這樣的設備,因此她和美國國家標準局的團隊合作,不時往返紐約與華盛頓兩地參與實驗……


# 關鍵字:科學棋談
更多文章
活動推薦更多
追蹤科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