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與科學人牽手同行——專訪訊連科技/玩美移動創辦人夫婦 黃肇雄與張華禎-科學人雜誌
我是企業家,也是科學人

企業家與科學人牽手同行
——專訪訊連科技/玩美移動創辦人夫婦 黃肇雄與張華禎

2023-05-01 採訪/林詠翔、整理/陸子鈞
▲ 圖源:大江生醫 林德全、陳郁婷

黃肇雄&張華禎牽手之路

‧黃肇雄於1981年自台灣大學電機系畢業。

‧兩人於就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期間相識。1988年,黃肇雄取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張華禎取得MBA學位。

‧兩人返台後,黃肇雄於台大資工系任教;1993年張華禎加入趨勢科技,從財務到行銷業務,升任全球財務長暨執行副總。

‧1995年,經由國科會計畫,黃肇雄與同系教授吳家麟、陳文進、歐陽明等人研發出影像壓縮軟體,成為Power DVD的原型。

‧1996年,黃肇雄創辦訊連科技(CyberLink),將Power DVD商品化。

‧1997年,張華禎自趨勢科技離職,加入訊連科技並擔任執行長。

‧2006年,黃肇雄辭去台大教職,專心於公司經營。

‧2015年,張華禎成立科技服務新創公司玩美移動(PERFECT)。

‧2022年,玩美移動在美國紐約證交所股票上市。

靠著AI(人工智慧)及影像技術在美國股票上市的「玩美移動」,振奮了台灣軟體新創圈,玩美移動提供給時尚產業商業應用、數位轉型以及個人使用的虛擬美妝App,至今全球已有10億下載量。這個獨特的商業模式背後有著厚實的科技靠山,訊連科技創辦人黃肇雄說,這是累積耕耘10幾年的成果。

黃肇雄一看到《科學人》雜誌,就難掩得意之情跟我們分享,其實早在影像辨識技術不如現在普及的時候,訊連科技的「MagicSport 3」軟體就在2006年被Scientific American官網選為「20 Gadgets We Love」——年度20個應用科學解決酷問題的工具。玩美移動擁有尖端技術同時又能發揮商業價值,全靠有科學背景的黃肇雄與商管背景的張華禎夫妻完美搭配,我們就來看這對神鵰俠侶如何讓科學家與企業家攜手合作。

林詠翔(以下稱Vincent):能不能分享科學、科技讓你感動的經驗?

黃肇雄(以下稱「黃」):我分享兩個從讀電腦科學到現在讓我感動的瞬間。

第一個是Google街景服務。我第一次使用是在1999年,當時它還叫「Google Earth」。當我滑動街景,可以看到紅綠燈、路口、建築,我想,這是多麼龐大的資料!竟然可以這樣流暢傳輸,馬上呈現在眼前。當下我是覺得震撼,確實被感動到。我的博士班指導教授是克萊恩洛克博士(Leonard Kleinrock),他被譽為網際網路之父,他們阿帕網路(ARPANET)的第一個資訊封包是在1969年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傳出去到史丹佛研究所,到現在50年了!阿帕網路的前30年完全沒有商業價值,只有學術機構跟軍方使用,跟現在完全不一樣,實在很難想像會有Google街景這樣的服務出現。

第二個是最近很熱門的Chat GPT。AI早在50年前就有很多相關的研究,例如自然語言,經過這麼長的時間研究與發展,我沒想到最後AI是以這樣的方式開花結果普及到一般用戶手上。

Vincent:你們一位是學商的企業家,一位是學電腦科學的科學家,兩人怎麼互動,一起打造出一流的企業?

張華禎(以下稱「張」):我就負責做夢就好了呀,哈哈哈,當然碰到落地執行還是要知道研究團隊有怎樣的技術可以實現這個夢想,會花很多時間跟研發團隊討論是否可能用什麼技術來解決什麼情境的問題。因為我們共事20多年了,有時候研發團隊也會反過來問:「Alice,我們想做這個技術,你有辦法找到客戶買單嗎?」我認為這樣的搭配很棒,幾次互相完成彼此的想法,就能建立起科學與商業的合作信任及默契。

當然也不是所有點子都這麼順利,也有嘗試了以後放棄的專案,不過這本來就是創新會遇到的挑戰。

黃:天下少有這麼完美的人——同時是傑出的企業家又是頂尖的科學家,關鍵在於企業家與科學家怎麼順暢地溝通。這也是我覺得科學家或工程師可以精進的部份,科學家不要局限自己的角色只在探索新發現,而是可以再多花點時間,用大眾可以理解的語言讓更多人理解你的新發現;這時候如果有企業家也願意多花點時間認識科學新發現,就可能讓科學發現發揮商業價值。

我覺得Alice有個特點,她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求知動機,常常問了我電腦科學的問題之後,還會去問其他研發工程師,不畏懼專業領域的知識。

Vincent:如何讓科學變成企業的一環?

張:訊連在20年前就開始發展AI、AR(擴增實境),但當時的市場環境還沒到位,無論是鏡頭、手機硬體、網路環境。一直到八年前,手機硬體進步,我們推出玩美彩妝App,AR才開始有應用場域,能實際解決用戶的痛點,產生價值。後來再導入AI,除了讓畫面更真實,還可以依據用戶的臉形跟膚色,推薦適合的產品。

我一直認為,不能純粹只以研究開發的角度來看待技術,如果技術無法解決用戶或者企業的痛點,那就沒有價值。

黃:科學家和企業家看起來是兩種個性的人;科學家面對自然世界,企業家面對人群。但我認為真正一流的科學家與一流的企業家,他們都有同樣的特質——強烈的好奇心以及不受限於框架,進而追求創新突破。結合兩者,科學家就有了新發現,企業家則有了新產品、新的商業模式。

黃肇雄與張華禎給科學人的話


少有人同時是傑出的企業家又是頂尖的科學家,關鍵在於企業家與科學家怎麼順暢地溝通。
不能純粹只以研究的角度來看待技術,如果技術無法解決用戶或者企業的痛點,那就沒有價值。
一流的科學家與一流的企業家,他們都有同樣的特質——強烈的好奇心以及不受限於框架,進而追求創新突破。


更多文章
活動推薦更多
追蹤科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