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是我的耶誕禮物—專訪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科學人雜誌
我是企業家,也是科學人

《科學人》是我的耶誕禮物—專訪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

2023-03-01 林詠翔
▲ 攝影:大江生醫 林德全

苗豐強的企業家之路

‧ 25歲(1971年)美國加州英特爾公司主工程師,參與晶片設計。

‧ 30歲(1976年)返台後與呂鳳章等人合組聯成石油化學公司,任副總經理。

‧ 33歲(1979年)接任神通電腦董事長。

‧ 46歲(1992年)接任美國新聚思科技(Synnex)公司董事長(美國《財星》雜誌500大企業,受聯華神通投資)。

訪問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的過程就像上了一堂理化課,從各種冷凝氣體的不同沸點,到物態轉換的吸熱、放熱反應,若非知道苗董事長的身分,還以為他是自然科教師。然而,中學時期就學到的基礎科學定律,竟能夠造就聯華神通集團龐大的全球產業佈局。苗豐強不藏私地與《科學人》分享他的科學企業思維,聊到晶片設計,他更大方地向我們展示40幾年前由他設計的晶片以及電路圖,在我看來仍是很高科技,卻又像藝術品、精品一樣令人神迷。苗董事長仔仔細細講解其中的原理與製程,言談間散發出對電子工程不滅的熱情。

林詠翔(以下稱Vincent):能否請你聊聊最早與科學的相遇。

苗豐強(以下稱「苗」):(看著《科學人》雜誌)這不就是Scientific American嗎?我在美國念大學第一年就是訂戶了!那是1965年,當時租屋的房東送我的第一份耶誕禮物,就是Scientific American。後來我訂了一陣子,同學看到你訂這本雜誌會覺得你很了不起,內容對我來說很有幫助,但其實我自己也不完全讀得懂。

Vincent:你是如何從科學走入產業的?

苗:小時候總會夢想得諾貝爾獎。我就想,如果我去讀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學校,應該機會比較大吧?所以我就去了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因為對科技及商業都很有興趣,因此念工業工程管理,後來才轉電機系。畢業之後加入英特爾(Intel),當時英特爾還是一家小公司,替客戶設計跟製造晶片。我在英特爾接觸到晶片,就很著迷。

(苗豐強指著牆上一幅裱框,像是藝術創作的圖像)這張是我當年在英特爾設計的晶片電路圖。在角落空白處,我還落了一個「苗」字,交代製作部門說「這是電路的一部份,不可以刪掉」。之後越來越多設計師仿效,在晶片上「落款」,主管覺得太浪費晶片空間了,才禁止。

Vincent:晶片可以運作,你一定很開心吧?

苗:我當時設計的是8251晶片,測試成功就很開心,跟著老闆去酒吧慶祝。結果隔天再測就失敗了,得重新找bug,不過這是很常發生的情況,而且我們就可以慶祝很多次。

Vincent:那你是怎麼開始跨產業的呢?又是電腦、又是化學。

苗:當時台灣在推動十大建設,呂鳳章先生來美國邀我加入聯成石油化學公司,但是我還是很喜歡電腦,就投資了台灣第一家電腦公司神通電腦。那時候還沒有斜槓的概念,我就在斜槓了;白天在石化公司,下班之後晚上在電腦公司。

神通電腦是最早設計、生產中文電腦的公司,很多公家機關都有採購。我們也銷售高階微晶片,當時只有大學做研究、還有中科院會用到,不過也因此引來美國關注,懷疑我們是不是在研發原子彈。

我認為事業斜槓有幾個關鍵——必須要有熱忱,用科學的方法做事,也要勇於嘗試,以及要能夠號召合作夥伴。

Vincent:為什麼科學對你的事業來說很重要?

苗:我們的企業集團也有從事氣體工業。商業策略後面的邏輯像空氣,摸不到看不到,但真實存在,如果不了解氣體,就沒辦法做氣體的生意;不了解邏輯就無法制定出策略。制定策略不能憑空想像,要有科學為基礎。

我們和中油合作做液態天然氣「解壓縮」,就是汽化,利用天然氣汽化的吸熱過程讓空氣冷凝,再藉著不同沸點,分餾出氧氣跟氮氣去銷售。其中省下不少的電力消耗,互得其利,又很環保。算是用科學打破商業零和的困境,創造雙贏。

空氣中的氧氣大約佔兩成,氮氣佔八成,不過當時市場需求卻是八成在氧氣,氮氣有太多庫存滯銷,於是我們開始推廣利用氮氣,從工業冷卻,到食品加工的抗氧化,像是急速冷凍鰻魚、罐頭封裝、半導體……。幾年之後,公司銷售氮氣跟氧氣的佔比,就跟空氣一樣——80:20!在自然定律與道德法律之間,科學可以創造無限的商業機會。(陸子鈞 整理)





苗豐強給科學人的話

在自然定律與道德法律之間,科學可以創造無限的商業機會。
制定策略不能憑空想像,要有科學為基礎。
用科學打破商業零和的困境。


更多文章
活動推薦更多
追蹤科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