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正常時序和氣候變化的關係而言,二月是個頗為尷尬的月份。說是春暖花將開,但冬天的涼意未退,樹上新芽也不見吐出,而且大家期待的櫻花還得再等等,只能在冷風中直哆嗦,嘆一聲「二月立春春無影」!但誰知道,忽然紅鸞星動二月春,春天以邱比特的形式向我周圍的人射過來。
2月14日是西洋情人節,手機裡不同即時通訊軟體的各個群組,此起彼落傳來各式各樣問候金句和祝賀卡片,還有輸入特定字詞就會冒出的一堆紅心。雖然沒有過節的習慣,但現在一遇到中西各種節日,總會收到五湖四海傳來的祝福,我已經很習以為常,心裡也感到一絲絲溫馨。只不過這回除了數位卡片,辦公桌上還多了兩個大紅信封。原以為是遲來的賀年卡,拆開一看,卻是兩張喜帖。一張來自南部,是30多年前我由美國回台灣教書時的助理寄來的,性格開朗的她在農曆春節拜年時,開心的說她要嫁女兒啦,請我一定要當證婚人;另一張來自台灣東岸一位退休的國中校長,也是我的老同學,他的孫子也要娶太太了,也希望我能做證婚人。
春天好似在跟前。邱比特的愛情箭射向四方,成功聯結東西兩對新人,被射中的四顆心兩兩成雙,要踏上紅毯了。看著手上設計溫馨的喜帖,腦中浮現當年在嘉義民雄看到一位幼兒園女生和在花蓮見到一位國中男生的往事。他們的樣貌我已記不得了,但「爺爺好」的童聲卻餘音繞耳。怎麼一晃眼他們都長大了,要建立家庭了,還要我去祝福見證?時間如光速般流逝,簡直快得不可思議!我搖搖頭走出研究室,四處轉轉,也順道壓壓驚。系上一位研究生同學見著我卻說:「老師春風滿面,喜上眉梢。有什麼好事嗎?」
我哈哈兩聲,到系辦公室逛了一圈,又回到研究室。坐下來,打了第一通電話給前助理向她恭喜,也要她放心已經安排好南下行程。但婚期在即,總得了解兩位年輕人的羅曼史,才能有好的祝詞呀!我的這位前助理同事向我簡單介紹後,笑說:「他們認識兩年多了,情投意近,而且八字很合呢!」
掛上電話後,我不由得嘀咕起來(也許是科學人的潛意識被喚醒了),已經21世紀,知識份子還這麼迷信「八字」嗎?這背後是什麼心理因素主導著人們相信,即使現在兩情相悅,未來關係也會因為雙方生辰的合或不合而受到正面或負面的影響?有什麼大數據的統計比對,證實離婚率和配偶兩人出生時的八字(古人用天干地支來記錄時間。天支、地干乘上年、月、時、日四柱,每柱一干一支,共四干四支,為四柱八字,又稱八字)相關呢?如果算出來的相關等於零,現代人真的還會用八字不合的理由去阻止一對戀人步入禮堂嗎?
我按下心頭疑慮,也打了一通電話向東海岸的老同學祝賀,同樣問起他孫子和未來太太的簡歷和生活近況,好讓我在證婚時說說他們的戀愛故事並送上滿滿的祝福。談著談著,我忍不住(該死,又是潛意識作祟!)冒出一句:「他們的八字一定很合吧?」我期待這位當過國中校長的老同學知道我在開玩笑,說不定趁機調侃我幾句:「都什麼年代了!而且你是科學家耶,竟然也信這個?」
結果他不但沒有笑,沒有數落我,還一本正經回我說:「他們沒有去算八字,但他們有一位好朋友的父親是紫微斗數專家,對占星和塔羅牌也有研究,幫他們排過命盤,說是最好的配對組合,婚姻一定穩定又美滿!」
我一聽,呆住了,夫妻宮匹配就能保證感情和婚姻一路順遂嗎?難道有大數據的統計資料證實,占星術和紫微斗數配對的離婚率低於平均數嗎?我嚥下衝口而出的滿腹疑問,清清喉嚨說:「太好了,連天上的星星都在為他們祝福哩!」掛上電話,一肚子的沮喪和挫折。四柱八字、紫微斗數、占星和塔羅牌,這些中西命理學到底遏止了多少才萌芽就夭折的情感,或造成多少棒打鴛鴦的人間悲劇呢?
沉浸在心理科學研究領域超過半個世紀的我,當然非常清楚人心難測、世事無常,要由個人的行為表現去測知人格特質非常困難,尤其是某一成長時段所測得的圖像,會因為後來的環境變化而產生不同的結果,測量的可信度就會大打折扣。一個人的心難測,兩個人互動表現的預測更是難上加難。但婚姻是一生的大事,誰都不想選錯人,也都祈求美滿,做父母的為了子女終生幸福,求神問卜,算日子、合八字、看星座,寧可信其有!科學?對不起,先擺一邊去吧!
但科學家(包括心理學家和社會科學家)面對這些現象也不會甘於邊緣化或不置一詞,尤其網路時代,各種強調能協助年輕的宅男宅女或中年和高齡者尋找真愛的交友軟體,取代了過去的婚姻介紹所,讓眾多追尋愛情的寂寞心靈趨之若鶩,網路上不時出現「2023年10大交友App推薦」、「13大脫魯神器」或「16款脫單推薦大全」等排行榜;交友應用程式的盛行,甚至引起香港消委會主動調查,分析其收費情況和個資洩漏等問題。也因此,針對兩情相悅的特質,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希望用較客觀的科研步驟,去檢驗愛情滋生和婚姻維護的歷程。
第一個問題,當然是「一見鍾情」是因為兩人的人格特質(外向或內向)、喜好(爬山、游泳等)、理念(善念、正義感等)的相似性或相異性而產生共識或互補的好感嗎?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兩個不同地區的研究都得到相同的結果,人格特質的影響小之又小。只能說,一見鍾情來自意外的眼神接觸所引起的生物化學變化。但這個結論有說等於沒說。
既然人格特質非情侶互相吸引的重要因素,交友軟體卻又常採取這些指標來進行配對,為了了解電腦程式所發展出來的人格特質分析,是否真能客觀且全面做出正確有效的配對,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伊斯特威克(Paul Eastwick)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喬伊(Samantha Joel)這兩位社會心理學家,開發了一個電腦機器學習程式去分析受試者的各項人格特質,和他們對異性人格特質的喜好。結果電腦程式確實可以找出哪種人格特質為眾人所喜好,而哪些人格特質會招來厭惡,但電腦程式根據男女對自我人格特質的描述,以及他們所喜歡的對象應該具備哪些人格特質,分析所得到的「兩相好」配對,和他們真正選擇的對象兩相比對,顯示男女相互吸引和人格特質因素,相關幾乎等於零!
總而言之,科研對愛情的研究,到目前為止仍然無法說明羅密歐和茱麗葉為什麼會一見鍾情,也解釋不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為什麼死後也要化蝶雙飛在一起。看來男女之間相互吸引的因素,科研尚無解,電腦程式的預測也無能為力,遑論八字或星座呢!有趣的是科學界檢視離婚率,發現和男女雙方的基因有相關(參見2014年6月號〈一見鍾情,佳偶怨偶,但看基因?〉),也就是說婚姻的維護和兩人的情緒反應方式有關。換句話說,一見鍾情是意外,而維護婚姻則是靠平穩的情緒互動!
還是老祖宗說得好:性相近,習相遠。何必強加解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