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傳奇(三)-科學人雜誌
形上集

貝爾傳奇(三)

2023-01-01 高涌泉
月亮是否只有在被觀看時才存在?
▲ (圖源:jakob5200, Pixabay)

在晚上,你看見月亮明亮地高掛在天空;眼見為憑,你知道月亮的確存在。但是如果你把眼睛閉起來,你還能說月亮仍然在那裡嗎?當然可以,因為另外有人也在看著月亮。不過如果沒有任何人在看呢?這種問題應該是只有正在修習哲學的學生,才會被逼著思索的無聊問題。不過依據愛因斯坦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同事派斯(Abraham Pais)的回憶,有一次(大約在1950年)他陪愛因斯坦散步回家,愛因斯坦忽然停下來,問他:「是否真的相信月亮只有在我(派斯)看著它的時候才存在」。愛因斯坦竟然也在追究這問題?顯然此事並不單純。

就邏輯論,我們在沒看到月亮時,若沒有好理由,我們還真不能說它的確存在,因為這個世界可能非常怪異:月亮與其他一切都是在我們去查看時,才出現在我們眼前。我們該怎麼破除這種荒謬的「懷疑論」?(自笛卡爾以來,這即是哲學大問題。)物理學家可以這麼答覆:如果月亮隨時都存在,這表示著它時時刻刻都處於空間中某一處,也意味著它有(無論我們知曉與否的)運動軌跡。現代物理學已經掌握月亮運行的規律(牛頓運動定律),使我們能夠預測月亮的下落;由於所有的預期都能精準實現,我們便有理由說月亮隨時有位置、因而隨時都存在──既使我們沒去看它。除了月亮,相同的結論也適用於任何可見的(古典)物體。

以哲學術語來說,月亮的位置具有「實在性」(reality),亦即這是月亮所具有的「真實的性質」,與有沒有人在觀看月亮無關。類似地,月亮的動量也具有「實在性」。認為世界有客觀實在性的哲學觀稱為「實在論」,這是古典物理採用的觀點。

愛因斯坦是堅定的實在論者,他不相信月亮的存在取決於我們對它的觀看。然而受量子力學定律所規範的電子卻和月亮不一樣:電子的位置是一種只有在查看之下才會出現的性質,也就是電子的位置不具「實在性」。這是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不滿意之處之一……


# 關鍵字:形上集科學史
更多文章
活動推薦更多
追蹤科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