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暴龍結伴同行-科學人雜誌
科學人新聞

小暴龍結伴同行

2023-01-01 布萊克(Riley Black)
足跡透露了小暴龍的群體行為。
▲ (圖源:Thomas Fuchs)

成年暴龍力可碎骨,但古生物學家對牠們的幼年期所知不多。剛孵化的幼獸化石極為罕見,有關這些30公分高食肉動物的行為,線索寥寥無幾。不過最近在約7200萬年前岩石上發現的小型足跡化石,提供了幼小暴龍結伴行動的證據。

古生物學家在調查加拿大亞伯達省西南、聖瑪麗河岸結構時,首次發現這些足跡。這裡到處都是許不同恐龍物種留下的足印,皇家泰瑞爾古生物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韓德森(Donald Henderson)和同事在《加拿大地球科學雜誌》形容道:「熱鬧的沙灘。」在那些足跡化石中,有七個迷你恐龍腳印可看出個體是結伴同行。韓德森說:「這些小腳印的形狀和步幅與剛孵化的暴龍科阿爾伯托龍(Albertosaurus)或蛇髮女怪龍(Gorgosaurus)相符。」足印的尖銳爪尖顯示牠們是掠食者。

我們對暴龍行為的知識大多來自帶有咬傷的骨骼化石和稀有的足跡。受傷的頭顱骨顯示牠們在打架時會互咬對方的臉;在加拿大卑詩省發現的足跡顯示,成年暴龍有時也有社交活動。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足印化石專家巴克利(Lisa Buckley)評論:「暴龍並不只是貪吃又魁梧的殺手機器。」新發現的足印透露剛孵化的小暴龍在離巢後會成群結隊,和食草恐龍、現生鱷魚及大型地面鳥類的行為類似。

巴克利說,這些足跡也可能來自其他食肉恐龍,不管是哪種情況,這項發現增加了我們對恐龍生活的了解。她評論:「無論是哪種獸腳類(theropod)留下這小型足印,這篇論文探討的腳印都很有趣,因為它們呈現了動物群體行為的證據。」


# 關鍵字:科學人新聞古生物學
更多文章
活動推薦更多
追蹤科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