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麼蛇?有毒嗎?-科學人雜誌
社會學

這是什麼蛇?有毒嗎?

2023-01-01 威靈漢(Emily Willingham)
討厭、害怕蛇的美國德州居民加入社群媒體上的物種鑑定社團,逐漸了解蛇類甚至態度大轉變,成了愛蛇人士。
▲ 毒榜有名:銅頭蝮(Agkistrodon contortrix)是棲居美國德州的11種毒蛇之一。 (攝影:威爾森(Jeff Wilson))

重點提要

■美國德州幅員廣大,有超過80種蛇類,大多數無毒且對人類沒有威脅,但不了解的居民可能會誤殺蛇類。

■臉書上的蛇類鑑定社團似乎改變成員怕蛇的情況,成員上傳蛇的照片,由社團管理員鑑定蛇種,避免誤殺。

■經常瀏覽蛇類鑑定社團有「習慣化」的心理效果,越了解蛇的知識,對蛇類的恐懼還可能轉為著迷。

這裡是美國德州。貝克(Allison Baker)剛搬到達拉斯-沃斯堡(Dallas-Fort Worth)近郊時,她稱這佔地超過3000坪的新家為「蛇類天堂」,而貝克最怕自己年幼的孩子遇到致命的天堂居民。可以理解她的焦慮,畢竟德州是美國最多蛇類棲居的州之一,德州有超過80種蛇類,其中11種有毒。前任屋主曾在家發現毒蛇,包括盤曲在池邊的一條水蝮蛇(cottonmouth,Agkistrodon piscivorus,也稱食魚蝮、棉口蝮)。沒過多久,貝克便遇上這些滑溜溜的動物,有一次整理庭院時還遭銅頭蝮(copperhead, Agkistrodon contortrix)咬了一口。

儘管一開始感到不安,44歲的貝克搬到新家後態度卻有了改變。「我不該直接往落葉堆挖下去。」她描述那次和銅頭蝮打交道的經過。「因此我不怪牠,拿了鏟子把蛇移開」,也就是她把蛇挪到別的地方,而沒有殺死蛇。雖然多數人遭蛇咬傷會去掛急診,但當時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所以貝克進行了線上醫療諮詢,服用抗組織胺,輕微的症狀順利恢復。貝克輕鬆描述:「沒什麼大礙,只留了個疤。」

是什麼驅動了如此戲劇性的態度大轉變?貝克認為要歸功於一個臉書社團,該社團的宗旨是教導成員有關蛇的知識。雖然臉書在公衛和政策方面向來聲譽不佳,但在挽救蛇類上,倒是成了強有力的工具。不只是臉書,熱情的野生動物愛好者正投身更多社群媒體平台,建立社群,推廣正確的蛇類資訊,剷除迷思。透過這些努力,連最痛恨蛇的人也轉變為熱忱的賞蛇人士,而且他們對於這群長期遭誤解的生物的新看法,往往也改變家人、朋友和鄰居,於是越來越多的蛇得以滑溜溜地度過每一天。

遇到蛇怎麼辦?上臉書

最初讓貝克去接觸蛇類鑑定社團的,是雞。貝克描述養雞「是如此具有鄉村居家風情,令人感到舒適又美妙。直到你一打開門,發現一條長1.5公尺的德州鼠蛇(rat snake)吞了一顆雞蛋。那種鄉村舒適感瞬間消失,變成驚恐。」一般人遇到蛇時,常見的反應是先殺了牠,不管那條蛇是否真的具有威脅。貝克心想是否有其他處理方法,於是上臉書查詢。

爬行動物學家派爾(Mark Pyle)多年嘗試較為傳統的蛇類保育推廣後,於2013年成立了臉書社團「這是什麼蛇?北德州教育社團」(What kind of snake is this? North Texas Educational Group)。48歲的派爾住在德州的胡德郡(Hood County),他是達拉斯-沃斯堡爬行動物學會(Dallas-Fort Worth Herpetological Society)現任會長。派爾早期的推廣行動沒看見什麼成效,「能花在每個參與者身上的時間有限。」比起幫助蛇類,派爾更想幫助的是人類。「如果可以使人們更加了解某種生物,保育就會自然發生。對於完全不了解的生物,人們不會關心或喜歡。」

社群媒體上的其他生物鑑定社團關注的區域往往很廣,例如整片大陸或全球,派爾反其道而行,把焦點集中在他最熟悉的當地蛇類,他的想法是「如果有人家裡後院有蛇,我可以給予實質幫助。」派爾希望這種區域性方法可以成為一種在地服務的模式。

如今派爾的社團成員超過17萬6000人,彼此積極交換各種蛇類資訊,包括當地的毒蛇響尾蛇、銅頭蝮、水蝮蛇和珊瑚蛇(coral snake),無毒的德州鼠蛇和水蛇,還有其他不具危險性的物種。派爾說:「這個社團讓我這輩子第一次感到自己做出了實質貢獻。」

其他區域性社團也開始成立,包括涵蓋整個德州的「德州蛇類鑑定社團」(Texas ID)和「德州中部蛇類鑑定社團」(Central Texas Snake ID),後者擁有4萬3000名以上成員,由聖安東尼市(San Antonio)附近的一家捕蛇公司主持。臉書上還有數十個同類型社團,多數位在美國南方及西南方的州,也就是多數蛇類棲居之處。單一社團關注的區域甚至可以小到只有德州亞特蘭大市南區(Southside Atlanta,編按:該區約32平方公里,人口數約5400人)。

這類社團的運作很單純。成員上傳一張有待鑑定的蛇類照片,不出幾分鐘,社團內的專家管理員就會回應。回應時有一條不能違反的鐵則:要確定物種鑑定的答案才允許張貼回應,不能用猜的。對派爾來說,這條規則非常重要,他還曾因為女兒用猜的,而把她的帳號暫時停權。倘若照片上的是條毒蛇,卻有人猜牠無毒,這條規則就攸關人身安全。

管理員可以是像派爾這樣的蛇類專家,也可以是業餘的蛇類「宅」。38歲的法里斯(Jon Farris)協助管理德州中部蛇類鑑定社團,他是德州韋科市(Weco)的一名品管經理。法里斯的蛇類知識完全自學而來,他說:「我一直都很喜歡蛇。」經過幾年,在社團裡建立起準確鑑定物種的真本事後,法里斯終於成為社團管理員之一。他花很多時間幫助驚恐的新成員,這些人很容易把遇到的每條蛇都當做是水蝮蛇而除之後快。然而大多是誤認,他們遇到的其實是某些無毒水蛇。社團的資深成員會告訴其他成員區別的方法:無毒的菱背水蛇(diamondback water snake,學名Nerodia rhombifer,在蛇類鑑定社團中稱為DBWS)上顎有一些縱線,兩眼相距較近,喜歡這種蛇的人說牠們長得「傻呼呼」。相對地,有毒的水蝮蛇眼睛位在頭部兩側,眼睛的上緣突出,上顎也沒有縱線,牠們看起來絕對不「傻」。

社團助人也助蛇

加入鑑定社團後,成員大多變得更熟悉當地蛇類,也發覺在家中遇到蛇的時候,能夠較為適當應對。62歲的國際線空服員古斯(Sheryl Guth)曾在一天之中四度遇到蛇,託北德州教育社團的福,全都有好的結果。要不是她四年前就加入這個社團,那天遇到的最後一條蛇(纏在門把上的德州鼠蛇)恐怕遭遇悲慘命運。「一開始我注意到蛇在動,有賴於在臉書社團學到的知識,我能夠鑑定牠的種類。我的家人都嚇壞了,但我的反應是:沒事、沒事,這條蛇沒關係,牠可能是要去門邊的鳥巢吃蛋,然後會自己離開。」

古斯在鑑定社團學到的知識,也有助她應付另一次在家中浴室遇到的蛇。她回憶道:「那條蛇看起來不好惹,其他人都說:『天啊天啊,這是水蝮蛇,殺了牠!』」如果是水蝮蛇就得特別當心,但她從社團中學到要確認蛇上顎的縱線(無毒的平腹水蛇和DBWS的特徵),那條蛇具有那類型的縱線,於是他們沒有殺掉那條蛇,而是用掃帚把牠趕出門外。

這些態度轉變的蛇類保護者會遊說家人、朋友和鄰居,請求這些對動物有敵意的人至少先等到確認種類再說……


# 關鍵字:社會學
更多文章
活動推薦更多
追蹤科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