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勘標定:太空中的一個考古「探溝」,四個角落貼上膠帶以標示記錄範圍。(影像來源:NASA and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Archaeological Project)
美國航太總署(NASA)太空人巴隆(Kayla Barron)在今年1月時進駐國際太空站(ISS),身負一捆黃色膠帶以及一項不尋常的任務:首次設立六個考古學調查的「探溝」(trench)。而在地球這邊,澳洲弗林德斯大學的高曼(Alice Gorman)和美國加州查普曼大學的華爾希(Justin Walsh)兩位考古學家觀看過程並提供意見。為了研究太空人文化,他們探查了過往的錄影片段,不過他們的「四角組合取樣研究實驗」(SQuARE),才是名副其實在地球之外「挖掘」。
在地表考古學(terrestrial archaeology)研究中,研究人員通常會挖掘條理分明的探溝,記錄裡面的每塊骨頭、陶器碎片和石器。SQuARE採用這種已經相當完善的方法:請太空人在六個地點用膠帶標出一公尺方格,並且每天拍攝此範圍,地球上的研究人員則連續60天記錄各方格中所有移入和移出的物品,研究持續到今年3月。華爾希說:「每幅影像就像移除一層土壤,露出不同時期和發生在那個區域的活動。」取樣區域包括一個工作站、一條廊道,以及美國艙段廁所對面的牆。這些探溝擺滿了各式物品,包括剪刀、扳手、筆、調味料,以及高曼的最愛:夾鏈袋。
高曼表示,「想到考古學,很多人就想到黃金面具、金字塔和雕像等」,而不是更常研究的餐具、瓶罐與其他物品。「這些東西實在是非常迷人。」在太空船上經常可見昂貴、精心設計而無法取代的物品,此外還可看到量產的塑膠袋固定於牆面,這些塑膠袋具有高曼稱為「可攜式重力」(portable gravity)的重要功能,連同魔鬼氈、束帶、扶手和踏腳處,讓物品(和人)不會到處亂飄。
取得太空站物品使用的更佳數據,可以影響未來太空空間設計。
SQuARE也具有歷史保存意涵:使用超過20年的ISS預計在2030年退役。未參與這項研究的人類學家歐萊瑞(Beth O'Leary)評論:「這真的是太空考古學該走的方向。」她是這個新興領域的先鋒,也是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的榮譽教授。她補充,SQuARE獲取的數據,也有助於了解太空人如何在太空中形成次文化。
華爾希團隊較早的研究顯示,俄羅斯的太空人在數十年間,如何在各太空站利用空白牆面紀念他們的英雄例如加蓋林(Yuri Gagarin),並且非正式地傳承下來。華爾希表示:「看來事情的做法會傳承。而這就是文化,也就是這些傳統習慣有所發展、強化,並且會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