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在過去20年有極大進展。拜高速儲存、運算、網際網路上的巨量資料所賜,AI從1980年代「知識為本」的專家系統,進化到21世紀以「資料為本」的機器學習模型。近年來,除了例如AlphaGo這類在競賽中大勝人類的AI之外,許多AI應用包括搜尋引擎、推薦系統、高頻交易等也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
未來20年,AI與機器學習的發展將會更加精采,AI的應用也將更聰明、更廣泛。首先,未來的AI不僅可以利用巨量資料學習,更像人類一般能邏輯推理、舉一反三,即使訓練樣本小、資料不足,仍能展現出可觀的智慧。其次是創作,結合深度學習的生成模型,AI在繪畫、文學、音樂等創作領域嶄露頭角,未來不僅會有許多「以AI為作者」的作品,這些作品也可能漸漸逼近甚至超越人類的創作品質。最後,我預期AI將與人類密切協作。不同於目前的AI著重於獨立解決單一任務,未來AI的表現將更接近一個完善的人類,能解決問題、與人溝通,還可以洞察情緒甚至說服他人,是人類的好夥伴。
當然AI並非萬能,資料誤差或偏見可能會愚弄它,也有可能產生安全漏洞甚至遭有心人士利用。我期待未來的20年,人類可以逐一解決這些隱憂,讓AI不僅更普及也更安全。
電腦的思考能力即將追上人類,而且我們很快就會見證這樣的未來。日益強大的機器學習演算法,讓人類備感壓力。在接下來的幾十年內,機器就會擁有與人類旗鼓相當的智能,它們可以說話和推理,並且會對經濟和政治貢獻良...
圖靈(Alan Mathison Turing,或譯涂林)是開創理論電腦科學的英國數學家,他在二次大戰時破解了德國U型潛艇的謎碼(Enigma code),確保盟軍對大西洋的控制。然而,圖靈的願景遠遠...
約20年前,跨政府氣候變遷研究小組(IPCC)發佈了第一份氣候變遷科學報告,氣候變遷成為「事實」。起初,一些科學家質疑氣候變遷的概念,到了1997年各國簽署「京都議定書」,並且於2005年生效,隨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