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在過去20年有極大進展。拜高速儲存、運算、網際網路上的巨量資料所賜,AI從1980年代「知識為本」的專家系統,進化到21世紀以「資料為本」的機器學習模型。近年來,除了例如AlphaGo這類在競賽中大勝人類的AI之外,許多AI應用包括搜尋引擎、推薦系統、高頻交易等也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
未來20年,AI與機器學習的發展將會更加精采,AI的應用也將更聰明、更廣泛。首先,未來的AI不僅可以利用巨量資料學習,更像人類一般能邏輯推理、舉一反三,即使訓練樣本小、資料不足,仍能展現出可觀的智慧。其次是創作,結合深度學習的生成模型,AI在繪畫、文學、音樂等創作領域嶄露頭角,未來不僅會有許多「以AI為作者」的作品,這些作品也可能漸漸逼近甚至超越人類的創作品質。最後,我預期AI將與人類密切協作。不同於目前的AI著重於獨立解決單一任務,未來AI的表現將更接近一個完善的人類,能解決問題、與人溝通,還可以洞察情緒甚至說服他人,是人類的好夥伴。
當然AI並非萬能,資料誤差或偏見可能會愚弄它,也有可能產生安全漏洞甚至遭有心人士利用。我期待未來的20年,人類可以逐一解決這些隱憂,讓AI不僅更普及也更安全。
人工智慧可以下圍棋、玩連線遊戲、問答互動、人臉辨識,也可以應用於智慧醫療照護。舉個例子來說,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廖弘源所長與王建堯博士去年發表全球最快最準的物件辨識技術YOLO-v4,原本用於交通...
汽車與城市之間的關係,可說是剪不斷、理還亂。今天道路交通越來越擁擠、空氣污染也越來越嚴重,不禁讓人懷疑兩者已難以共存。但在20世紀的城市規劃中,汽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就像瑞士裔建築師科比意(Le ...
▲廣達研究院院長 張嘉淵(影像來源:廣達電腦)廣達電腦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發合作,早在2000年初便已展開,雙方密切合作超過20年,共同開發出新穎的技術。廣達電腦技術長張嘉淵以「λ‧v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