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多鏡頭、雲端技術助力!北京冬奧賽事4K影片1分鐘生成,怎麼辦到的?-科學人雜誌
產業趨勢

阿里雲多鏡頭、雲端技術助力!北京冬奧賽事4K影片1分鐘生成,怎麼辦到的?

2022/02/18 數位時代
北京冬奧賽事展開,直播影片怎麼做?背後有阿里巴巴雲端技術助力。
(圖片來源:阿里巴巴)


在2022年冬季奧運中,阿里巴巴集團攜手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OBS),以雲端技術幫助奧運轉播提升效率及擴大轉播觸達範圍,為更多全球體育迷帶來創新、共融的觀賽體驗。雲直播於北京冬奧期間正式推出,並提供給轉播機構(RHB)使用。


「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我們透過與阿里雲合作,得以不斷革新奧運轉播方式。」OBS執行長伊阿尼斯·埃克薩科斯(Yiannis Exarchos)表示。阿里巴巴經由公有雲基礎設施接收直播影像,這樣的雲直播(Live Cloud)服務讓轉播效率提升,讓奧運賽事可以讓更多觀眾看見。



▲在2022年冬季奧運中,阿里巴巴集團攜手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以雲端技術幫助奧運轉播提升效率及。(圖片來源:阿里巴巴)


今年1月,搜賣更和全球知名廣告科技公司The Trade Desk (以下簡稱TTD) 合作,跨進媒體合作平台,讓更多廣告主可以選擇在魔髮鏡投放廣告,拓展市場。發展家外廣告短短三年的搜賣傳媒,為何能走進全台美髮沙龍,更吸引國際大公司TTD攜手合作?

阿里巴巴「雲直播」助力,賽事影像即時傳輸成本更低

在北京冬奧期間,有超過20家轉播機構使用阿里巴巴雲直播服務,經由奧林匹克轉播雲(OBS Cloud) 接收奧運會超高解析度(UHD)或高解析度(HD)的多邊直播訊號。阿里巴巴認為,其突破性可媲美以往專用電訊線路和衛星傳輸等傳統解決方案。

在實現此項技術突破前,轉播機構往往需依賴價格昂貴的國際電訊專用光纖線路,並需耗費長時間搭建設備,以將賽事實況影像遠程傳送回國。採用阿里巴巴集團技術與阿里雲的全球基礎設施,奧運轉播雲可透過公有雲發送實況內容,大大降低成本及縮短搭建設備的時間。


並且,因具備低延遲及高性能的優勢,雲上內容傳輸較其他傳輸方式展現出更強的延展性、靈活性,也更具成本效益,提升轉播機構輸出內容的能力。即便在最熱門賽事直播需求急增的情況下,亦能保持播放畫質。


阿里雲智能國際總經理袁千表示,「直播內容的雲上傳輸為無法親身前往北京冬奧現場、或無法在當地進行大量基礎設施前期投資的轉播機構帶來極大的幫助。雲端技術不僅能助轉播機構減省成本,我們更希望隨著更多RHB可以輕鬆獲得及選取賽事實況影像,冬季奧運會能觸達更廣的觀眾群,令更多全球體育迷共享奧運精彩。」



▲冬季奧運首次引入邊緣雲技術以實現沉浸式觀賽體驗。(圖片來源:阿里巴巴)



▲冬奧會期間採用的多鏡頭重播系統可提供逐格慢動作重播。(圖片來源:阿里巴巴)

多鏡頭、雲端技術助力,重播3D 4K影片1分鐘就能完成

為帶來更生動和更具吸引力的北京冬奧觀賽體驗,OBS與阿里巴巴部署了多鏡頭重播系統以提供逐格慢動作重播。這是奧運會首次以雲端作業支援此類重播,透過在比賽場地建置不同角度的鏡頭,為全球體育迷締造更身臨其境的觀賽體驗。

利用阿里巴巴先進的邊緣雲端解決方案,冰壺和競速滑冰比賽的多角度直播影片將透過邊緣雲採集和組合,以進行即時處理和編輯,然後透過多邊播放將所選精彩瞬間進行回放,只需數秒即可在雲上無縫重建賽事的精彩時刻,並整合為實況賽事報導的一部分。

對於無需即時播放的內容,例如每日回顧或賽事精華,相關影片可在英特爾第三代Xeon可擴充處理器(3rd Generation Intel Xeon Scalable Processors)的支援下,進一步在雲端處理,生成高品質3D 4K賽事片段,帶來更真實、引人入勝的觀賽體驗。而且影片只需不到一分鐘即可生成逼真的3D場景。

阿里雲服務助力,北京冬奧比賽影片內容翻倍成長


往後,建構在阿里雲之上的OBS內容發佈平台Content+,將繼續為RHB提供轉播服務。包括賽事片段、高清直播,以及OBS以各種解析度製作的、可用於瀏覽和下載的所有其他內容。

在北京冬奧期間,預計OBS將製作超過6,000小時的內容,提升RHB的奧運賽事報導,其中包括900小時的現場賽事和開幕式、閉幕式報導,以及透過多重片段推送 (Multi Clip Feeds)製作的額外1,200小時比賽幕後花絮。與2018年平昌冬奧相比,北京冬奧的體育比賽片段量將翻倍。

RHB也首次可在 Content+ 上的直播時段中創建子片段,在直播發佈的同時開始剪輯工作,以遠距方式更高效地處理大量內容並輕鬆製作社群媒體影音內容。OBS編輯團隊亦首次使用遠距雲上剪輯,以加快內容發佈的流程。

隨著更多遠距製作可透過雲端服務實現,加上全球疫情影響,冬季奧運會的轉播與報導團隊規模已顯著縮減。與2018年平昌冬奧相比,RHB在北京冬奧現場的工作人員減少了近40%。


■本文經合作媒體「數位時代」授權使用


【數位時代延伸閱讀】

  1. 智慧電網跨大步!台電首座雲端資料中心落腳彰化,2024年完工運轉
  2. 加入量子電腦賽局!AWS從「雲端」出發,三大策略助企業客戶布局量子運算





# 關鍵字:數位時代阿里巴巴
更多文章
活動推薦更多
追蹤科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