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啟惠生平大事與科研年表-科學人雜誌
特別報導

翁啟惠生平大事與科研年表

2021/09/27 翁啟惠、SA編輯部 ( The Editors of SA )
國際知名化學家翁啟惠因為好奇心,走上冷門又所知不多的醣分子研究之路。從他人生的摸索過程可以發現,科學發明到創新應用,不論是顛覆已知、挑戰未知,開拓新領域需要堅持與勇氣,每一個階段的挫折也都是轉折。
1948
8月3日出生於台灣省嘉義縣義竹鄉,是家裡九個孩子中的老七。

1960
小學時興趣廣泛,並未專注於學校課業,而父母也給予多元發展的空間。後來決定發奮讀書,是全校唯一考上台南一中(初中部)的學生,也因此有了自信。

1963
保送進入台南一中高中部,高一時受化學老師的影響,喜歡上化學。至今仍是台南一中壘球擲遠紀錄保持人。運動之外,也喜歡美術、書法、唱歌。

1966
原本保送清華大學化學系,聽親友建議轉換組別又去考醫科,卻考上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對化學以外的課程不太感興趣,大學時常泡圖書館、看小說,胡思亂想。

1971
服完兵役後,決定繼續往自己感興趣的化學領域發展,擔任台大化學系王光燦教授的助教與研究助理,研究蛇毒蛋白的合成。

1972
隨王光燦轉任職於中央研究院生化所,八年助理員與助理研究員期間,與王光燦共同發表了35篇論文。

1975
3月與任教北一女中的美術老師及視聽中心導播劉映理結婚。

在職進修台大生化所碩士班,將兩種毒性最高的蛇毒蛋白進行化學合成,並證明有活性。1977年獲碩士學位,口試委員之一竟是自己的大學同學,刺激了他繼續攻讀博士。

1979
決定出國改行學生物有機化學,申請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獎學金,以懷特賽茲(George M. Whitesides)為博士指導教授,從事利用酵素進行有機合成的研究工作。

1982
5月三年博士班期間,共發表了20篇高水準論文,並獲得MIT的化學博士學位。

12月與懷特賽茲共同發表以酵素合成醣分子的方法,至今仍是唯一可以量產多醣分子的方法。論文於1982年發表於美國化學學會的《有機化學期刊》,並在1985年與懷特賽茲於德國的《應用化學》期刊發表文獻回顧。

1983
6月任教於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化學系,繼續以酵素法合成醣分子的研究工作。

1986
2月因為於兩、三年內連續發表約10篇論文而獲美國總統青年學者獎化學類獎章(下圖)及席艾勒學者生物醫學獎,受到各界注意,獲企業邀請擔任顧問,開始了解基礎研究與實際應用之間的關係。

1989
3月獲邀擔任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院(TSRI)化學系講座教授,繼續醣分子化學及醣蛋白合成的研究。在此期間參與斯克里普斯研究院開創化學生物學領域,10年之內,讓斯克里普斯研究院的化學生物學領導全美。

6月於《科學》期刊發表以酵素催化有機合成的文獻回顧(下圖)。



1991
獲日本政府邀請,兼任理化學研究所之尖端科學醣科技實驗室主任,每年的研究經費高達200萬美元。

1992
11月於《美國化學學會期刊》發表以酵素大量合成各種多醣分子的技術(右圖)。

1994
1月發明利用酵素合成多醣分子並結合醣核?酸再循環的技術,獲得美國專利。

7月獲得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的國際碳水化合物獎。

7月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

1995
10月以酵素法結合醣核?酸再循環技術,廣泛應用到合成各種多醣分子而獲美國專利(下圖)。

1996
4月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

1997
3月首次合成第一個均相化醣蛋白(右圖),此法可應用於生產只含單一醣鏈的抗體。論文於1997年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

1998
5月獲頒美國化學學會的侯艾獎,表彰他開創新化學領域的成就。

8月發明程式化一鍋式合成法,是第一個自動化合成多醣分子的方法,可快速合成醣分子。論文於1999年發表於《美國化學學會期刊》(下圖),並受《自然》及《科學》等重要期刊廣泛報導。

11月與張念慈在美國創辦生技公司Optimer Pharmaceuticals, Inc.,從斯克里普斯研究院技轉以翁啟惠發明的一鍋式化學合成法、酵素合成法及其他的醣分子合成技術,用以開發各式新藥。兩年後,史隆凱特靈癌症中心的丹尼謝夫斯基(Samuel Danishefsky)教授也受邀擔任第三位創辦人。

1999
2月獲頒美國化學學會的哈德遜獎,肯定他對醣化學的貢獻。

10月獲得國際酵素工程獎,表彰他開發各種酵素方法以合成醣類及其他重要有機分子。

2000
在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巧遇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獲邀返台擔任中研院化學所特聘講座。

6月獲得美國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表彰他開發以酵素法在無污染的環境下合成化學分子。

2001
1月於《自然》期刊發表以酵素法合成有機化合物的文獻回顧(上圖)。

3月於《科學》期刊發表文獻回顧,介紹多醣分子的自動化合成技術及均相化醣蛋白之醫藥應用進展。該期《科學》為特別企劃,以封面故事大幅報導碳水化合物與醣生物學(左圖)。

10月於《科學》期刊發表一醣類合成酵素的三維結構及作用機制,改變學界對此酵素作用機制的觀念。

2002
4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4月Optimer Pharmaceuticals, Inc.來台成立子公司台灣浩鼎;研發乳癌疫苗,以一鍋式合成法生產疫苗的關鍵分子Globo H。

12月率先展開醣晶片的研發,發表於《美國化學學會期刊》,供分析蛋白質與醣分子的親和力及疾病篩檢。

2003
1月返台擔任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

2005
獲頒美國化學學會合成有機化學創意獎,表彰他開創以酵素法合成有機化合物的貢獻。

2006
8月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發表醣探針的設計(下圖),以供利用螢光尋找癌細胞上獨有醣分子,並研發新藥及新的檢測方法。後於《美國化學學會期刊》連續發表不同的醣探針。

10月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效法懷特賽茲投身公共事務,跨出基礎研究、參與學術政策以及產業法規的制定。同時繼續維持在基因體中心的實驗室,從事醣分子科學研究。

10月榮獲德國宏博資深科學家獎,表彰他在化學領域的貢獻。

10月爭取於南港202兵工廠設置國家生技園區,做為生醫製藥基礎研究的基地,以銜接基礎研究、轉譯醫學和創新育成。



2007
6月獲以色列理工學院榮譽博士;前後也獲頒清華大學、陽明大學、中興大學、交通大學、中山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榮譽博士。

7月起草推動的「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獲立法院通過,期能促進台灣生醫製藥研究的技轉,並鼓勵新藥與高階醫材的發展,同時鬆綁兼職規定,不受公務人員服務法限制。

11月當選世界科學院院士。

11月浩鼎出資與中研院產學合作,用醣晶片檢測乳癌疫苗的免疫反應。

2008
獲頒美國化學學會的傑出化學研究卡頓獎章,表彰他在化學領域的研究貢獻。

2009
獲頒國科會科學專業一等獎章,表彰他在學術領導與法規制定的貢獻。

2010
7月浩鼎向中研院技轉新一代的GloboH癌症疫苗及用於癌症檢測的醣晶片。

2011
2月浩鼎出資與中研院產學合作,研發改善乳癌疫苗以及Globo H的合成技術。

10月連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11月協助修改「科技基本法」,使智慧財產處理權下放到執行單位,不受國有財產法規範,研究人員在公司持股、兼職,不受公務人員服務法限制,科研採購不受政府採購法限制。鼓勵人才、技術與資金流通,以提升台灣高科技的研發。

2012
3月獲頒美國化學學會的科博獎,是美國化學界有機化學領域的最高榮譽。

4月首次解出細菌表面轉醣??的結構(右圖),可當做研發新抗生素的標的。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

5月獲頒日經亞洲獎,表彰他在科學研究與創新發展的貢獻。

11月參與美國國家科學院出版專書《改變中的醣科學》(Transforming Glyco-science: A Roadmap for the Future),本書引起美國國會的重視,促成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增加醣科學研究經費。

2013
1月發表寡醣乳癌疫苗,是第一個廣效性的醣分子癌症疫苗。論文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

4月醣基生醫公司向中研院技轉均相化抗體及多項醣分子技術。

2014
2月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發表廣效流感疫苗(右圖)。

4月浩鼎向中研院技轉以酵素法合成GloboH的技術。

6月獲頒沃爾夫化學獎,表彰他對醣分子科學、醣化學合成及醣蛋白合成的貢獻。

11月感念先人對地方的奉獻,長年推動修復的翁家老宅終於完工(上圖)。

12月獲選為美國發明家學院(NAI)院士。

2015
2月與丹尼謝夫斯基、許友恭以及張念慈,於美國化學學會的《化學研究報告》發表Globo H癌症疫苗的文獻回顧。

4月「厚德載物,不違祖訓」,翁啟惠回饋鄉里,於母校義竹國小100週年校慶時,與王榮文、翁素蕙、翁岳生共同捐資成立圖書館「智慧發生堂」以作育英才。

5月獲頒英國皇家化學學會羅賓遜獎,表彰他在有機化學的貢獻。

8月延伸在美國時發展的酵素合成均相化醣蛋白的概念,首次發現特定的單一醣鏈可增加各種抗體的活性,也就是均相化抗體(右圖)。論文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

2016
3月獲以色列科學與人文學院愛因斯坦講座。

3月被通知獲美國威爾希化學獎於10月頒獎,後因浩鼎疑案於4月20日遭限制出境而取消。

3月於《自然.化學》期刊發表新的多醣分子合成法並用於以氧化鋁當介面的醣晶片製作,以改善目前醣晶片的缺失,可使製作的醣晶片上醣分子分佈更均勻,甚至可製作同時在同一部位會有不同醣分子的晶片,並增加可信度及靈敏度。

5月以他在美國時發明的酵素法及醣核?酸再循環技術,取得Globo H製程的美國專利。

5月捲入浩鼎疑案而辭去中研院院長職務,對各方的不實報導及違背法治國家應有的程序正義,深感遺憾。

9月中研院與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簽約,參與「國家癌症登月計畫」。

2017
1月遭士林地檢署依貪污治罪條例起訴,視為生平遭受的最大屈辱,誓言透過法律證明清白。

3月應《科學人》雜誌邀請,親撰〈我的醣科學研究之路〉,記述他的研究轉折與回國服務的心路歷程。

5月26日科技基本法再次修法,於立法院三讀通過,放寬各領域兼職適用範圍至兼行政職的教授以及政府機構研究人員。

2021
9月獲頒威爾許化學獎。


更多文章
活動推薦更多
追蹤科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