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科技強強聯手 MIT智慧醫療現在進行式-科學人雜誌
AI NEXT

醫療科技強強聯手 MIT智慧醫療現在進行式

2021/08/31 廣達-交大聯合AI研究中心企劃製作
科技正在快速顛覆人類生活方式、翻轉產業面貌!當人工智慧、大數據結合5G 後,智慧、精準、遠距將成為醫療產業的必然趨勢,臺灣在醫療與科技這兩方面的優勢相乘下,可望形成全新「護國神山」產業,人機協作診療病患、照護亞健康民眾、優化健康族群的每日生活。

AI NEXT—智慧醫療

廣達BU12協理宋振華
經歷簡介:交通大學資訊管理博士,曾任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工業技術研究院資訓與通訊研究所經理等職務,擁有超過20年軟體研發資歷,並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優秀青年工程師獎」、潘文淵基金會「考察研究獎」等專業獎項肯定。

廣達BU12副處長楊子翔
經歷簡介:臺灣大學資訊管理博士,曾任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資訊室副主任,參與臺大醫院主機轉型計畫、PACS 系統建置、全院骨幹網路備援與汰換等專案,目前擔任廣達電腦QOCA aim產品主管。

廣達BU12副處長黃志源
經歷簡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博士,擁有超過20年科技產業服務資歷,曾任教育部軟體競賽評審委員、ITE資訊專業人員檢定命題委員、科技部工程司產學計畫審查委員,並在真理大學、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大學協同教學育才。

廣達BU12部經理方俊雄
經歷簡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博士,於廣達負責QOCA home遠距健康照護解決方案與QOCA aqc智慧隔離照護解決方案等產品之規劃、開發及部署,並協助產品推廣。
▲廣達智慧醫療團隊成員,圖左開始為副處長黃志源、廣達電腦技術長張嘉淵、部經理方俊雄、協理宋振華、副處長楊子翔。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加速驅動醫療數位轉型。科技部特別在今年8月邀集科研團隊,展示我國智慧醫療科技亮點成果,其中包括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與廣達電腦合作打造的「智慧遠距居家照護平臺」,結合醫療大數據及資通訊技術,鎖定病患在出院後的照護,透過雙向視訊平臺突破時空限制、實現「低接觸高關懷」,幫助醫護人員隨時掌握病患身心狀況,持續提供專業照護與暖心關懷。


客製化醫療雲 私有雲保隱私

當臺灣的醫療和科技強強聯手,在智慧物聯網(AIoT)的助攻下,智慧醫療全面開展,全新「護國神山」產業可望崛起。廣達在智慧醫療已深耕逾10年,2010年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CSAIL團隊合作「QMULUS 計畫」聚焦雲端運算,結合AI與醫療,「QOCA雲端健康照護系統」開始萌芽。自2019年起,廣達瞄準智慧醫療,成為集團全新的十年願景,逐步拓展智慧醫院、遠距醫療、居家照護等重點。廣達的智慧醫療實踐場域始於美國,與麻省理工學院、哈佛醫學院、波士頓地區醫院合作,推展新生兒雲端醫療照護服務,第二個遠距醫療場域則在加拿大長照機構,實踐遠距醫療服務。


▲廣達全方位智慧醫療解決方案之布局與架構


如今廣達已經與臺灣10多家醫院合作,提供客製化醫療雲平臺的服務,以及多種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廣達人工智慧醫療雲運算整合平臺(QOCA aim)是臺灣目前覆蓋率最大的醫療雲,就連健保署也是使用者。為了兼顧資安與病患隱私,廣達為醫院提供「私有雲」後臺基礎架構,醫院擁有客製化的系統,有助於後續管理、標記資料,進行AI模型訓練,實踐智慧醫院與遠距醫療。

去年3月起廣達與健保署合作,協助整合健保大數據、建置智慧醫療平臺,整合健保資料庫中350萬筆非自然人資料,導入廣達QOCA平臺。廣達智慧醫療部門(以下簡稱BU12)副處長楊子翔指出,智慧醫療大數據的資料來源廣泛,包括病患用藥、檢驗等臨床資料,以及X光影像、電腦斷層掃描、磁共振造影、超音波等影像類檢查,雖然各大醫院自建資訊系統、每家系統底層資料存放型式不同,但申報至健保署的資料即已整理為統一格式,符合健保申報規範,有利於日後進一步地儲存、分析並運用。


人機協作 解決距離人力問題

QOCA提供全方位雲端智慧醫療服務,包括醫療物聯網、智慧病房、智慧醫院、智慧遠距醫療、智慧居家照護、智慧影像平臺等多元領域,解決距離、人力、防疫等問題,協助病患、家屬、醫護人員、醫院管理者,帶來省時、省人力、撙節成本、降低風險等效益。


廣達BU12協理宋振華舉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了進行生理量測,醫護人員每次進出病房都必須穿脫防護衣,進行全身清潔消毒,耗費至少15分鐘。然而,透過QOCA aqc就能持續蒐集、監測病患心電圖數據,醫護人員無須為了量測而專程進入病房,可節省時間並降低感染風險。人機分工協作也是一大重點,原本一位個案管理師僅能照顧數名病患,透過AI協助後,由AI系統持續監測病況穩定的病患,醫護人員就能把心力集中照顧危急重病的患者,把人力資源用在刀口、提升醫療品質。



▲透過醫療設備與患者數據收集的電腦平臺,醫師即可遠端透過數據進行診察。


過往醫生必須前往病患的所在地進行診療,如今智慧醫療重新定義「診間」所在地!今年5月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攜手廣達及尖石鄉衛生所,在新竹縣尖石鄉提供每週兩次遠距會診,透過「雲端診間」的概念,由專科醫師提供會診服務,衛生所的醫師與遠端專科醫師協力,透過QOCA結合數位五官鏡、咽喉內視鏡、超音波等醫療設備,進行靜態的圖像分析與動態的檢查,病人的動態影像同步傳輸至醫院端,讓醫院端的醫師如臨現場。


只要衛生所透過廣達的醫療推車以及2M~3M的網路頻寬,就能透過QOCA atm實現「雲端診間」。廣達BU12副處長黃志源分享,例如尖石鄉耳鼻喉科醫師為感冒重症病患診療時,依據「通訊診察治療辦法」規定,在病患簽署同意書後,就能連線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副院長譚慶鼎,進行口腔、鼻腔等相關內視鏡檢查;衛生所家庭醫學科醫師也可以與大醫院資深專科醫師遠端連線會診,讓名醫良醫的服務範圍更廣,節省交通時間、降低接觸感染風險。對於病患而言,無須耗時前往大醫院、排隊等待看診,就能獲得最專業的診療。


▲藉著QOCA atm的醫療推車,實現遠端診察的「雲端診間」。


居家照護 守護健康亞健康民眾

除了各級醫療院所外,有更多亞健康與健康的民眾需要遠距照護。去年12月廣達與高雄醫學大學暨醫療體系攜手,打造「偏鄉社區照護及健康促進平臺」,把遠距照護包運用在高醫旗津社區長照據點,專人會定時前往社區長照據點,照護長輩身體健康,即時把生理訊號傳送至平臺,個管師就能主動聯繫、提醒就醫,達到預警效果。


當住院病患出院後,4~8週是康復關鍵期,卻往往面臨出院後過渡到社區居家的照護不連續,去年臺大雲林分院與廣達合作建置「遠距醫療居家照護包」監測系統軟體,針對「高危出院監測」設計,遠端監測重症病患出院後的體溫、心跳、血氧、血壓、心電圖、肺功能等數據,確保病患朝向康復邁進。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廣達進一步發展出QOCA aqc智慧隔離照護解決方案,增加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生理監測,以及症狀追蹤包括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這套系統也能監測集中檢疫所收治觀察或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的輕症或無症狀病患,落實嚴密防疫。


新冠肺炎日後可能發展成流感化,因應居家辦公(WFH)、在家自主檢測等趨勢,以及高齡化、居家照護等需求,廣達BU12部經理方俊雄指出,未來照護模式將改變,簡單使用、非接觸互動的創新照護模式將成為新常態,幫助醫護人員以更高效率照顧更多病患,病患也能以非接觸方式與醫護團隊溝通互動,例如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發現病患有異常數據或資料,可即時與病患視訊溝通了解情況,進而給予後續醫療處置。


看病不必到大醫院排隊,就能得到名醫診療,透過偏鄉在地醫師攜手城市教學醫院資深醫師,在虛擬診間進行內視鏡檢查,共同擬訂最佳治療方案;新冠肺炎輕症病患在居家隔離期間,持續進行體溫、心跳、血氧濃度、心電圖等生理監測,藉由「遠距醫療居家照護包」監測系統接受醫護團隊照護;這些都已是臺灣智慧醫療的現在進行式,而廣達智慧醫療團隊也描繪未來努力的重點:「除了裝置,除了AI,更能獻上有溫度的照顧,讓智慧醫療雲端串聯人際關懷,很溫暖很有感!」


▲藉由「遠距醫療居家照護包」,QOCA aqc智慧隔離照護解決方案能夠以遠距雲端方式,進行患者生理監測。


# 關鍵字:AINEXT人工智慧智慧醫療AIoT
更多文章
活動推薦更多
追蹤科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