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來源:曾志朗/KIMONO PROJECT Hiromi Kato
iStock by Getty Image/c. y. Hsiao, CC BY-SA 4.0 , via Wikimedia Commons/中央社
2020東京奧運受新冠疫情影響延期,卻在辦與不辦之間左右為難,經國際奧運委員會和日本政府協調後,決定照常舉行。大會在2021年7月23日開幕,而且破天荒的,只有選手而沒有現場觀眾喝采。但為了歡迎遠道而來的各國選手,並彰顯日本的文化和工藝精神,民間發起Imagine Oneworld Kimono Project,為213個參賽國家和地區分別設計一套展現該國文化特色並襯以日本傳統紋飾的和服。例如新加坡的圖案是石獅像、蘭花和聖淘沙島;馬來西亞是雙子星塔、油棕樹、天堂鳥和蝴蝶;泰國是各種神獸天燈守護著綠葉白黃花朵;印度是泰姬瑪哈陵、大象以及飛舞的孔雀;美國以老鷹、棒球和美式足球做代表;德國是重工業的齒輪符號融合矢車菊;荷蘭由風車、運河和鬱金香田交織而成;紐西蘭則以黑色底布強調毛利黑武士的強悍,搭配五彩繽紛的鳥和花,以及象徵島國精神的蕨類銀葉;中國隊少不了長城,也一定有熊貓、祥龍和牡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則是杜拜帆船酒店和環繞四周的人工棕櫚群島。那我們呢?設計者以明亮的黃色為底,台灣藍鵲為題,襯上色彩斑斕大朵大朵的梅花,彰顯台灣元素,煞是好看!
全球疫情嚴重,東京奧委會承辦這次賽事真是困難重重,即使延後一年,要讓世界各地運動員齊聚東京,也確實不容易,因為新冠病毒仍在肆虐,各地鎖國封城依舊,如何妥適安排運動員和教練團的食衣住行育樂,就是個浩大工程。大會也用心良苦,在開閉幕典禮上,努力傳遞文化多元和生態多樣的意象,並彰顯奧運全球一心的精神:和平與合作,共同應付未來世界將產生的更多、更困難的挑戰!
說到文化的特殊性,和服上的圖案,不論動物、植物、花卉、人工建造的長城或高樓,都是看得見的表象,畫不出來的是隱藏在其後不同國家、不同社會所孕育的文化素養和人格特質,而那些獨特的文化特質,在四年一會,是一戰成名或落敗出局的奧運殿堂上,從參賽者的賽後行為表現,就可一窺他(她)成長的環境如何形塑他(她)的人格特質。這也是「麻將桌上選女婿」的基本道理了。
試想在一個世界運動高手雲集的場合,搶32強,進16強,晉八強,爭四強,最終奪牌賽。那是分秒必爭、毫釐決勝負的時刻,你卯盡全力,金牌在握,固然喜極而泣,但若激烈拚鬥,飲恨金牌,你會如何面對這樣一個雖不滿意卻也非完全失意的處境?日本的文田健一郎是希臘羅馬式摔跤高手,曾在巴黎舉辦的世界錦標賽摘下金牌,但在東奧60公斤級的金牌賽中,輸給古巴選手。在那短兵相接,力道和技巧都必須有最頂尖的表現,拿到銀牌已屬不易,他卻泣不成聲,自覺辜負團隊、支持者和國家,自慚形穢的說:「感謝在這麼艱困的時刻讓奧運順利進行的所有工作人員和志工。最後得到這樣丟人的結果,我真的很抱歉。」
為銀牌哭且不停抱歉,文田健一郎並非特例。向翔一郎在柔道團體賽中輸給法國,失金得銀,也是哽咽向國家道歉,深切自責:「我對團隊的每一位選手感到抱歉!」日本運動員工會律師代表山崎卓也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日本人從小承擔為國家社會拚鬥、拿「第一番」的期待,在日本文化裡,運動員的表現不是為自己,如果拿銀牌而不道歉,是會被嚴重批判的。
確實,記者訪問參賽但沒能奪金的日本運動員,得到的反應多是沮喪、懊惱和對不起國家培養的自責和抱歉。有趣的是,記者拿同樣問題問美國隊裡錯失金牌,甚至與金銀銅牌無緣的選手,大部份的回答是很遺憾但已經盡力,還有人自我解嘲說:「這是我個人歷年來最好的成績,下屆看我的!」看得出來,他們把競技場上的表現,視為個人的實力得以發揮,而競技所得結果也只是個人的成就。這是多麼不一樣的養成文化!
在這次東奧各項比賽中,不但看到嚴格的次序,也看到各式各樣充滿藝術創意的設計和美侖美奐的展演,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讓我印象很深刻。坐在電腦螢幕前看轉播,只要鏡頭聚焦運動員,很容易就可以注意到許多選手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刻有刺青。其中,最多的是在手臂內側、頸後、肋骨邊或腳踝旁刺上奧運五環,也有不少歐美選手整條臂膀或四肢刺了滿滿的看似張牙舞爪的圖案。
因為沒有往年的記錄可以比對,也許這個刺青現象只是反映短暫的時尚流行而已。但幾所知名大學的研究報告都指出,社會大眾接受刺青為身體藝術的比例正逐年增加。英國有20%的成人身上刻有刺青,有的甚至多達兩、三個。劍橋附近的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心理學教授史瓦米(Viren Swami)專門研究不同文化的人體形象學,他認為刺青是一種特殊型態的藝術表現,而非快閃式的流行風潮,它同時也是現代人用身體來表達自我實現的方式之一(上圖)。尤其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紋身的習俗,「Britain」(不列顛)這個字源自古代凱爾特語的「Pretani」,意思就是充滿紋身圖飾的人。
其實用刺青表達個人情感和自我的標記,在人類可考的證據上,可以追溯到在義大利山區凍原中所發現的距今5300年的冰人奧茲,研究者仔細研究他的死因、傷口,發現他身上有61個刺青。而後在新疆發現4000多年前的木乃伊,身上也有紋身的痕跡。此外,埃及、俄羅斯、中國、智利的考古學者都發現,刺青在3000多年前就已經盛行於這些地區。現代更不用說了,日本浪人身上的浮世繪、泰國刺符、台灣泰雅族和賽夏族的紋面(中圖),都代表一種文化的象徵。
從文化心理學和個人自我認知的觀點而言,一旦刺青就難以磨滅,刺的時候忍受巨大疼痛,完成的圖樣自然是要標榜「它對我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是刻膚銘心的深層情感和自我認同」,而且紋身之痛常存記憶,變成個人情緒調控的機制。史瓦米比較刺青前後的情緒變化,結果顯示在自信心和減低焦慮的向度上都有積極正面的成效。刺青提高了自我的尊嚴,並傳遞了深刻情感的訊號!
出發東京前,世界羽球球后戴資穎舉起左手,展示臂上的蛇圖刺青,回顧她在徬徨低潮時,選擇在身上刻下父親的生肖,並在彎彎蛇身之間留下爸爸為她寫下的一句話「相信自己」,用來激勵自我。而首次參賽的黃筱雯,為台灣爭取到拳擊史上的第一面銅牌,當她奪牌後雙手掩面激動痛哭(下圖),她左上臂那一串五顏六色的刺青顯得特別醒目,上面佈滿她喜歡的卡通圖案、美人魚像,還有台灣地圖,反映出她坎坷的成長過程,以及她以拳養家救父愛台灣的心路歷程。
當我在螢幕上看到她們手臂上的刺青圖繪,感受她們對父親的敬愛和對自己的期許,這才是我們文化中最值得我們擁有的人性之光!每一個勇於自我實現的運動選手都是人類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