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血管中壞膽固醇堆積而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正從高收入的西方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轉移到中低收入國家,尤其是東亞及東南亞。研究人員針對涵蓋全球總計1億260萬人口的1127項研究進行後設分析(meta-analysis),結果顯示,1980~2018年,在芬蘭、比利時及美國等國家,國民的壞膽固醇水準顯著下降,而在泰國、馬來西亞、奈及利亞及馬拉威等國則急遽上升。
這項研究的共同主持人、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公衛學家艾薩提(Majid Ezzati)說,高收入族群的壞膽固醇水準下降,主要有兩個原因,包括飽和脂肪的攝食量減少及降脂藥物例如史達汀(statin)的廣泛使用;而低收入族群的壞膽固醇升高,是因為飽和脂肪攝取量增加以及史達汀藥物不普及。對於10年前開始發生的轉變,研究人員握有的相關證據不多,但是艾薩提驚覺「這已經回不去了」。(林慧珍 譯)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教堂山的馬賽克綜合照護醫院(Mosaic Comprehensive Care)檢查室和一般診所的沒什麼兩樣,除了牆上掛了一幅格言:「沒有錯誤的身材。」第二個不同之處在於這間基礎醫療檢...
醫院要有名,得在聲譽和技術上投資。請來德高望重的外科醫生,或是由明星級放射科醫生來操作頂級設備,這樣的投資有宣傳效果,可吸引尋求最佳醫療的患者。但最近有些醫院意外發現一個現象:真正改善病人照護的往往不...
知名職業橄欖球員馬肯紀(Phil Mackenzie)決定讓自己幾乎全裸地暴露於低溫環境裡。他每天起床就是到曼徹斯特的橄欖球場,進行例行嚴格訓練:傳球、踢球、被球員擒抱攔截,此外他也做重量訓練。例行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