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有庠科技講座」資通訊科技類得主─陳銘憲教授為資料探勘頂尖學者,現任職國立臺灣大學副校長暨臺大講座教授,是推動我國AI研究發展及人才培育的重要人士。陳銘憲表示,新AI 自2010年因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效益而迅速發展,臺灣的AI技術發展也與時俱進,且透過軟硬體整合之優勢,在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
發展AI技術臺灣不落人後
舉例而言,「FAANG」是美國股市最熱門的「五大尖牙科技股」, 代表著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和Google,陳銘憲說,這些公司脫穎而出的關鍵之一,就是來自於AI技術成功商業化。以深度學習為主的新AI迅速席捲全球產業,深入各個社會層面,AI對產業的影響已經被認為不亞於當年的工業革命,並且將會持續而深遠地以智慧化、個人化的機制改善人類生活。
陳銘憲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提升人類對於資通訊技術的依賴,同時也將人類數位化的進程推進了30年。數位化的環境實有助於AI的發展。透過經濟部、科技部等政府單位的研究計畫補助,鼓勵學術單位、法人單位以及產業界投入智慧醫療、智慧製造、智慧服務等技術研發,帶動國內產業智慧升級,也成功培育AI新創公司,AI科學創新將會激發臺灣下一波的產業發展。
人才是AI科研基礎能量
面對全球AI科技競爭,人才將成為致勝關鍵,陳銘憲在擔任臺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期間推動成立資料科學學位學程,培育資料科學高階人才,也積極舉辦學術活動、成立相關研究中心等,鼓勵老師和學生的研究能夠與AI技術互相結合。陳銘憲也觀察到近幾年對AI科學有興趣的學生數量持續增加,也有越來越多的教授投入AI領域研究,陳銘憲肯定地說:「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只要持續投入,臺灣AI一定能成為國際的領先群!」陳銘憲也建議有興趣投入AI產業的學生,從現在開始可以加強數學、程式設計、領域知識以及人文素養(同理心、國際觀及溝通能力)等學習面向,透過學校課程設計及學生自主學習,AI人才培育成果將很快顯現成效。
自獲得有庠科技講座肯定後,陳銘憲的研究成果獲得更多的曝光與分享的機會,2019年起「有庠科技獎」特別將AI單獨設立為重點領域獎項,以彰顯其重要性,目的希望加強提升AI研究能見度,透過獎項的甄選展現我國豐沛的AI研究成果。陳銘憲表示很感謝有庠科技獎能夠看見AI技術的影響力,也期望透過獎項的引領,激勵更多學者投入AI研發,創造更豐碩的研究成果,讓臺灣的AI研究與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受訪者簡介】
陳銘憲
國立臺灣大學副校長
●主要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副校長
國立臺灣大學「臺大講座」教授與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院長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資策會執行長
●研究領域
口資料探勘、機器學習、資料庫系統
【甄選資訊】
本屆甄選獎項為有庠科技講座及有庠科技論文獎 ,全面採用線上申請,時間自2020/11/25 起至 2021/01/25截止,作業辦法與申請流程說明,請參考線上報名系統:http://yzhsu.feg.com.tw/tw/register/index.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