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班加拉島(Kolombangara Island)上的溪床,一群光屁股的男孩正恣意戲水,他們熱情邀我加入合影,多快樂的童年啊!那天,國家地理頻道的攝影團隊結束了為期兩週的影像記錄,將剪輯報導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在索羅門群島的植物資源調查工作。半個世紀來,約50家伐木公司砍遍索羅門群島各個主要島嶼,林業無以為繼,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也隨之消失。唯獨科隆班加拉島例外,因為在此經營的公司有環保意識與作為,砍了就種,又放過海拔300公尺以上的林子,輪伐永續成了可能。
看著這群嬉戲的孩子,我有了矛盾的感受,既同情又羨慕。他們的父母皆是此地木商的員工,收入微薄,但工作相對穩定。這座熱帶島嶼溫暖多雨,椰子樹、芋頭和樹薯足夠溫飽,但是營養不均衡,多數人在中年就罹患嚴重糖尿病。這時,我想起遠在美國波士頓和綺色佳的孫子們,他們盡享現代文明生活,但面對即將來襲的全球氣候變遷災難,誰較能幸運度過呢?
時隔三年半,在這悲慘的2020年8月,大兒子一家由波士頓逃難回台。當他們下了防疫計程車返家時,我見到那疲憊又興奮於重獲新生的眼神。半年的封鎖,出不了門、上不了學,現代文明生活全然走樣。我也知道索羅門群島及時警覺封閉國境,阻絕了國際往來和疫病,科隆班加拉的溪床歡樂應仍持續著。但10月初,新冠病毒隨著由菲律賓撤回的留學生,索羅門群島也淪陷為疫區了。
面對疫情,舉世幾乎全境封鎖,眾人皆知疫苗是唯一解方。遠方已傳佳音,唯困難仍重重。〈新冠肆虐,台灣疫苗哪裡來?〉及〈臨床安全性,新冠疫苗的挑戰〉是這期《科學人》的特別報導。第10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的決選會議在今年7月舉行,大陸代表當然來不了。視訊討論之後,大家請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綜合說明新冠病毒之危害,高福是病原微生物及免疫專家,也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主任。他樂觀預期有效疫苗很快就會成功,但更警告:在人類侵犯自然及全球化之下,更多樣的致命病毒將接續來襲,人類該認知這是艱困的長期對抗。台灣在這次的疫苗研發明顯落後了,覆轍不可重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