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盲救星-科學人雜誌
科學人新聞

臉盲救星

2019-02-01 布雷齊札克-波克塞(Agata Blaszczak-Boxe)
新款應用程式讓社交更輕鬆,卻也引發隱私疑慮。


婚禮和會議這類大型聚會可能讓人難以招架,要記住人名只會平添壓力。現在新的臉部辨識應用程式可以解救人們,不過隱私專家建議得謹慎使用。


這款應用程式稱為社交記憶(SocialRecall),經由智慧型手機相機和臉部辨識功能連結人名和人臉,或許可讓身處社交場合的人們省去正式介紹的程序。開發社交記憶的同名新創公司在大約1000人參與的活動中測試了這款應用程式。公司創辦人桑德魯(Barry Sandrew)說:「這打破了我們初識他人時,約定俗成的禮儀所帶來的社交障礙。」


活動策劃人邀請用戶下載社交記憶,自拍兩張照片並透過社群媒體登入。活動過程中,此應用程式只會在事先規範的地理區域內啟動。當用戶把手機鏡頭朝向其他受試者的臉部時,此應用程式會辨識受試者、顯示姓名,同時連結到社群媒體的個人頁面。為了保護隱私,此應用程式只會辨識同意參與這項活動的用戶。


社交記憶的開發者表示,在活動結束後用戶資料會自動刪除。加拿大多倫多瑞爾森大學隱私保護卓越中心主任兼隱私專家卡夫金(Ann Cavoukian)讚揚這些保護措施。但她也提醒,當人們選擇以應用程式分享個人資訊,他們應該知道「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也就是資訊有可能會用在不同地方,反過來傷害了自己。」


這家公司還為患有面部辨識困難症(也就是「臉盲」)的人開發了另一個版本。此症患者無法辨識見過面的人,而桑德魯本身就是患者(不過他說此版本還未針對其他患者進行測試)。這款應用程式從智慧型手機的相機或圖片庫取得某個人的臉部影像,讓用戶標記名字;當相機辨識出同一張人臉,就會顯示先前輸入的訊息。社交記憶的開發者表示,資料僅會儲存在用戶的手機中。


沒有參與開發這款應用程式的紐約大學臨床法教授舒茲(Jason Schultz)對此心懷警戒,他評論:「透過這款應用程式所監視的每一個人,都得付出高昂的代價。我認為,針對被擷取影像的人們是否同意,這款應用程式並未給予足夠的尊重。」


# 關鍵字:科學人新聞資訊科技
更多文章
活動推薦更多
追蹤科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