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弘能
第5屆有庠科技講座
生技醫藥得主
何弘能為國內生殖免疫權威,也是第5屆(2007年)有庠科技講座的生技醫藥領域得獎人。自學生時代開始,何弘能就對免疫學充滿興趣,後來赴美研究生殖免疫學,再投入胚胎幹細胞研究。他同時也是國內婦產科權威,專精於習慣性流產、子宮內膜異位症、生殖內分泌及不孕症。過去十多年來,何弘能領導研究團隊專攻胚胎著床、細胞免疫、腫瘤免疫等主題,發表在學術期刊的論文超過兩百篇,被引用的次數更超過上七千次以上,享譽國內外醫界。
生殖免疫學突破性發現 造福女性
今年11月,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謝世良率領的研究團隊證實,與發炎相關的第3號誘餌受體(DcR3)分子,除了會促使癌細胞生長外,更是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關鍵因素。研究人員在基因轉殖小鼠的實驗中發現,DcR3可增加子宮內膜細胞的黏附力,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症容易發生並使其惡化。但若能將產生DcR3的基因剔除,將可避免沾黏形成,子宮內膜細胞也不會增生。
何弘能提到,DcR3表現在於人類卵巢、睪丸等生殖系統中,不僅會影響胚胎著床,對免疫系統也具調控作用。謝世良等人的研究結果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也與DcR3有關,未來可藉此開發相關藥物,找出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對策。
胚胎幹細胞研究進展快 爭議亦多
胚胎幹細胞研究已成為現代醫學發展的熱門領域。日本學者利用萬能細胞在老鼠身上做實驗,證實萬能細胞可分化成卵子或精子,繁衍下一代。人類胚胎幹細胞雖有潛力分化成卵子,但會出現染色體或基因異常的問題。多年來,何弘能的研究團隊一直鑽研此議題,希望找出解決之道。他們曾利用台灣本土胚胎幹細胞,分化出內含卵子與顆粒細胞的卵泡組織,並證實這些卵細胞能完成減數分裂,惟基因是否正常須進一步證實。
近年來,幹細胞研究進展快速,但也引起許多法律與倫理爭議。何弘能以基因編修(gene editing)為例,現在實驗室能利用酵母菌、真菌使用CRISP/Cas9、Cas13或 d-Cas9等方法對人類生殖、胚胎細胞進行基因編修。更有研究人員利用胚胎細胞進行粒線體基因改造,為將來研究治療罕見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等治療方法開啟一線曙光。然而,也有人擔憂,此類研究恐會改變人類基因,造成更嚴重問題。
保持研究熱情 努力不懈堅持到底
2007年,何弘能以其在生殖免疫領域的卓越成就與傑出貢獻,獲頒有庠科技獎,轉眼間已過十年。何弘能認為,能獲得有庠科技獎,既是肯定、也是榮耀,甚至引起國際學者的興趣,希望瞭解台大研究團隊在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的突破及最新發展。
除了學術研究外,何弘能本身也是婦產科主治醫師,所以他的研究內容更注重臨床應用。他也勉勵未來有志參加有庠科技獎甄選的研究人員,持續保持研究熱情,努力堅持到底。
現任
台大醫院院長
台大醫學院婦產科暨免疫研究所教授
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研究專長
生殖免疫及子宮內膜異位症、胚胎幹細胞、生殖內分泌及不孕症、習慣性流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