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又叫做泰坦,是一顆不斷挑動地球人好奇心的星體。土衛六之所以令人好奇,是因為它具有類似地球大氣中水循環的液體循環,很可能會有生命在此形成。然而,土衛六的大氣比地球稠密10倍,形成一層厚厚的霧霾,用望遠鏡無法穿透這層障蔽直接觀察它的地貌,也就難以確定其表面的組成成份與構造了。現在,天文學家在地球上利用兩架強力的無線電波望遠鏡,終於穿透霧霾,窺見令人心焦的土衛六表面。他們在最新一期《科學》上發表的觀察結果顯示,土星這顆大月亮的表面,很可能有三分之一覆蓋了由碳氫化合物為主要成份的「海洋」。
太空時代如火如荼發展以來,我們對於太陽系中各個星體都有相當程度的了解,然而土衛六的表面一直是尚未受到研究的最後幾個地方之一。從過去的一些研究,我們已知土衛六的大氣主要是濃厚的甲烷,表面則覆蓋了水冰,但我們對它的了解僅止於此,即使美國先後派出先鋒號(Pioneer)和航行者號太空船(Voyager)想拍攝土衛六表面,都無功而「去」。
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坎貝爾(Donald Campbell)和同事在2001~2002年間,利用波多黎各阿雷西波天文台的無線電波望遠鏡,收集到許多觀測土衛六所得的電波訊號。經過分析顯示,譜線中顯現的一些高峰值,應是從土衛六表面一些大約50~100公里寬、具備有機物性質的區域所反射出來的,這些有機物顯然是液態的碳氫化合物。研究人員判斷,這些區域很可能是隕石坑,有大有小,部份直徑甚至達150公里寬,裝滿了液態有機物,形成許多像是湖泊與海洋般的地形。
然而要說土衛六表面到底長什麼樣,由於這些資料並非直接觀測結果,天文學家仍然只能遠望而興嘆。不過別急,1997年發射的卡西尼號太空船(Cassini spacecraft)即將於2004年10月抵達土星附近,它會在2005年1月左右釋放出惠更斯探測器進入土衛六的大氣層,屆時天文學家就可以看個過癮了。
日本「超級神岡核衰變或微中子偵測實驗」(Super-Kamiokande,藏身於廢坑內)偵測器(以下簡稱「超級神岡」),曾上過無數的雜誌封面。它的內部在魚眼鏡頭下顯得異常漂亮,照片中的光電倍增管共有1...
100歲還能精力充沛地游泳!雷恩在1994年的美國聖地牙哥長青奧運會,參加了100公尺仰式比賽,他是許多健康的百歲人瑞之一,打破老邁衰弱的傳統印象。百歲人瑞,為何老當益壯高齡90歲以上的人瑞,常常都比...
從天文物理學到公共衛生學,凡是牽涉宗教教義的科學知識都可能引發極不理性的反抗。不過現在有一套針對演化生物學的新教學法,透過在課堂上解釋宗教與演化之間已知的衝突,而非單純提出大量的演化證據,似乎可舒緩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