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圍棋的規則裡,黑棋、白棋走在三十八條線縱橫交織的棋盤上,佈局、攻防及突圍,幻化出無限可能。在合成化學的世界中,分子與分子在適當的時機與環境下交互作用,排列組合成新穎的化合物。我,走在時間的單行道上,與你,與他的思想不斷碰撞激盪,成就一場獨一無二的棋局。
拜師
大學畢業的那年暑假,大多數人都欣喜地迎向未來的實驗室生活,除了我之外。事情是這樣子的:大學時因為對有機化學感到興趣,跟著導師廖俊臣利用掩飾鄰苯(masked o-benzoquinone)做有機方法學的研究,並完成大學專題。當我推薦甄試結束後,廖老師問我:「你希望繼續走合成化學嗎?」當下以為老師希望我能在實驗室繼續研究,因此也給了肯定的答案。老師接著說:「今年會有一位從日本名古屋大學退休的教授到我們清華大學擔任講座教授,跟著他完成你的碩士班研究,相信你會有很不一樣的收穫。」我有些意外與錯愕,但相信老師的安排自有他的道理。
這一等就等到了9月,別的同學都已經展開實驗室生活,我才在一個炎熱的午後初次見到日後深深影響我的磯部稔(Minoru Isobe)老師。他的專長是天然物全合成,也就是利用化學方法來合成天然界中含量稀少、結構複雜的化合物。
基本功
的確如廖老師所說,我很「不一樣」的碩士班生活才正開始。由於磯部稔老師才剛到清大,我們實驗室可說從零開始。迴旋濃縮儀、高真空系統以及高效液相層析儀等實驗設備,都在老師的引導下一一與學長姊架設起來。
在實驗技巧上,磯部稔老師說:「合成化學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項技藝。」意思是合成化學有其理論基礎,然而手法或實驗習慣的不同,往往會造成截然不同的結果;而在化合物的合成路徑設計中,實際發生的反應可能與我們預想的不同。我們該做的是為觀察到的化學結果提供合理的解釋,再依此設計合適的合成路徑。在這種思維架構下,有別於其他實驗室是由學長姊帶領學弟妹熟悉所需的合成技巧,我們則是在開始時由老師給予每個人不同的合成目標分子,讓大家自行摸索自己缺乏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