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科學,世界末日又何妨-科學人雜誌
我的Lab生活

徜徉科學,世界末日又何妨

2016-02-01 陳亨
我曾經只是任人灌食的鴨子,在遠離那樣的環境後,雖然每天辛苦尋找未知的池塘來填飽肚子,卻能感受自己真正活著、逐漸茁壯。


2012年發生了很多令人難忘的事,這些事也讓這一年變得別具意義。韓國熱門歌曲「江南style」引爆騎馬舞熱潮,大江南北,無論商店還是校園,人人耳邊繚繞的都是這首旋律。古馬雅人預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現代人以電影、小說、相聲、漫畫來調侃末日預言,末日沒有到來,我們卻盡情享受了一場狂歡。此外,還有一件事,我進入了實驗室,從此大學生活變得不同。


或許把這三件事當成重要的事,有些荒誕,可是生活就像一罐玻璃彈珠,彼此碰撞、互相影響。我進入實驗室的緣由,還得從一場活動說起:迎新晚會。按理說,迎新晚會應該是由學長姊安排活動來歡迎新生,但有一位老師愛玩,碰巧他帶的新生也愛玩,因此出現他們自己迎接自己的「破格」舉動,而且他們還要我做為他們的「總監」。可惜的是,排練活動數次後,晚會總召老是不滿意。當時「江南stlye」風靡校園,老師與新生便想到為何不來個軍服版的「江南style」。


接下來事情就失控了,老師為了凸顯氣派,硬是穿起白西裝、戴起白帽子;新生套著褪色的軍訓服,讓他們本來曬得黝黑的臉顯得更像木炭,他們的騎馬舞讓我明白「白天真的不懂夜的黑」。後來老師美其名曰,怕我看他們排練活動無聊,要我穿起玩偶服裝一起共舞。就這樣,沒有華麗舞姿的我們,在迎新晚會上群魔亂舞一通,可能「笑果」還不少,當時掌聲十分熱烈。迎新晚會結束後,我不捨這一個月的同甘共苦,問老師還能一起玩嗎?老師說:「那就來我的實驗室玩吧!」我記得那天是10月21日。


顯微鏡下的小天地
第一天,學長帶我參觀實驗室,他打開培養箱,裡面放滿了玻璃瓶,瓶子裝著各種顏色的液體,箱內強烈的燈光讓我趕緊瞇起了眼。他拿出一瓶裝有黃色液體的玻璃瓶,走到燈光下,示意要我靠近細看。瓶子裡有許多非常細小的顆粒游動著,動得很快、卻總是在同一個小區域活動。學長告訴我,他們從「赤潮爆發點」採集海水樣本,在顯微鏡下用毛細吸管不斷分離,最終從單一細胞培養出東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裝在這個瓶子裡。學長說:「這些微藻得之不易,希望你好好愛護它們。」學長停頓了一下,頭微微傾向一側,接著說:「要像對待女朋友一樣喲。」


雖然聽到學長這句話很想笑,但這些新奇的生物確實吸引了我。特別是剛開始用顯微鏡觀察微藻時,我有點吃驚,沒有想到在微觀世界下,這些微藻用美妙的幾何曲線勾勒出另一片森羅萬象的小天地。例如,看似細小顆粒的東海原甲藻,實際上是有如鵝卵石般的橢圓形。在鏡頭下,微藻在原地旋轉,有點像土耳其旋轉舞的舞者,偶爾還會冒出兩顆頭尾相連的微藻跳著「恰恰」游過。鏈狀亞歷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的外形就像兩頭裂開的山楂,這些細胞總是串成一鏈活動,特別像充滿童年回憶的美味糖葫蘆。此外,還有像盾牌般的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像飛梭的尖刺假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像花生殼的羽文矽藻(Pennate diatoms)。這些微藻如此千變萬化的形態,足以讓你在顯微鏡前留連忘返。




更多文章
活動推薦更多
追蹤科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