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身邊的人初次聽聞我就讀園藝系研究所,直覺便聯想到豔麗的花草與漂亮的庭園造景,但我們是一群埋首於花草堆裡研究植物分子生物技術的科學怪人,平時出沒於台北市僅存最貴農田旁的研究室,一棟專屬於基因轉殖作物的溫室,裡面培育著基因轉殖香蕉樹、轉殖蝴蝶蘭、轉殖文心蘭和轉殖胡瓜等。這個秘密基地是台灣大學園藝系的植物生物技術暨分子生物實驗室,主要應用植物組織培養以及植物分子生物兩大技術,研發並改良園藝作物。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是一種上天賦予植物的魔法。我想起大學時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組織培養原理時的眼神,彷彿一種魔幻力量圍繞著植物。確實,在幹細胞研究正夯的世代,植物組織培養可說是細胞再生研究的基礎,利用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分化的能力,以植物分生組織進行細胞培養,短時間內能夠快速繁殖成一棵健全的植株,並提供研究試驗需要的材料。我們實驗室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上長期接受園藝系名譽教授馬溯軒的指導,他是台灣香蕉組織培養技術的創始鼻祖,組織培養科學研究的相關成果嘉惠台灣廣大的園藝產業。屆齡90多歲的馬老師偶爾仍會到實驗室來看看學生,對於教學研究的熱忱不減當年。
植物分子生物技術則是由實驗室創辦人黃鵬林教授所帶領,他在30多年前遠赴德國與美國研習植物分子生物技術,歸國後設立這所實驗室,目前與杜宜殷副教授共同指導管理,主要從事植物基因重組技術、基因選殖、基因轉殖以及轉殖植物分子驗證。
我們的實驗室位於轉殖溫室,在園藝系又簡稱為轉溫,雖然在台大校園地圖上找不著,但我們不是搞神秘,轉溫的科學怪人們可是十分好客,歡迎大家來訪,就像老師常要求我們:「實驗室要保持隨時可供參觀的狀態。」轉溫的試驗環境空間規劃得井然有序,依照「植物組織培養技術」與「植物分子生物技術」劃分成兩個主要試驗空間,此外,實驗室藥品與管理制度嚴謹,常常成為參訪的模範實驗室。
可能有個稍微不便之處,就是兩個試驗空間位處不同樓層,中間沒有設置電梯,往來得爬四層樓梯。體力不支也別擔心,除了主要的試驗區域之外,我們還有間料理小廚房,可以在此隨意烹煮餐點。我覺得這間廚房是研究生最愜意又能慰藉自己實驗不順遂的空間,轉溫的研究生除了會做實驗,燒一手好菜也是基本的功夫,疲憊的身心容易因美食而再次振奮。偶爾實驗室的大夥會不約而同出現在小廚房,一人端出一道創意料理彼此分享,小小的轉溫合菜團就開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