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懷欣喜,登門做客,主人是古生物學界的泰斗,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夏夫(J. William Schopf)。我讀過他的《生命的搖籃》(Cradle of Life),書中敘述他在中國北京近郊石材廠的尋寶記:在廢料堆裡找到一塊產於東北、8億5000萬年前的漂亮褚紅疊層石,原本是要拿去做毛澤東陵墓的面板,規格不合被棄一旁。夏夫找人重新切割、打磨後,運回洛杉磯的新家,成為門廳地板的耀眼標誌。我當然俯身賞玩不已,抬頭見牆上盡是魚龍、菊石等珍奇化石,延續下午在他研究室的話題,我們繼續談論迷人的疊層石。
疊層石是遠古海洋淺水處的「活石頭」,表面住著能行光合作用的藍綠菌,黏液膠結住水中懸浮的砂粒,石頭晝夜規律層層成長,死亡的藍綠菌也就化為石,成了古老生命的見證。把疊層石磨成薄片,在顯微鏡下,仍可見各式藍綠菌鮮活保存的形貌,和現今長在陰溝或海邊礁石上的後代幾無二樣。
夏夫是受人敬重的疊層石專家,他在世界各地尋獵原始生命,屢創新紀錄,時任國際生命起源研究學會(ISSOL)的會長。最受津津樂道的成就,是他在澳洲西北邊一塊近35億年前的疊層石裡,找到了形似藍綠菌的化石,刊於1993年的《科學》,立即成了教科書的內容,被譽為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生命化石的證據。然而晴天霹靂,2002年《自然》刊出英國牛津大學伯拉西爾(Martin D. Brasier)的一篇論文,嚴詞批判夏夫的最老化石發現,說那石頭形成於深海熱泉,而化石則是形貌假象,本質是次生的石墨礦物,與生命全然無關。自此論戰不休,至今未歇。而伯拉西爾本人則在2011年宣稱他也在澳洲找到了已知最古老的生命,那是34億年前活在無氧環境中,以代謝硫為生的微生物。
地球上的生命有多古老?這仍是未定之數,即使是岩石中清晰的似細胞形體,仍難徵得眾科學家的公認,外星生命的認定當然就更困難了。然而這絲毫不減損眾人的討論和積極行動,〈登上彗星 再探庫伯帶〉和〈地球生命 宇宙唯一?〉是這期《科學人》對這雄心領域的前沿報導。不久前,當菲萊號登陸彗星,立即傳來嗅到有機分子的訊息,多令人興奮及遐思!我熱切期盼明年的新捷報。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4年第154期12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