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差異是生物學的核心問題,也是驅動演化的力量,在許多情況下,也是健康與醫學研究中的根本問題。探討性別差異非常重要,我們也必須進行更多研究。但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一項新政策,原本想讓科學研究重視性別差異,卻嚴重把研究導入了錯誤方向。
這項政策要求所有受NIH資助的科學家,在每一項實驗中都必須使用相同數量的雄性和雌性生物。這是政治考量,不是科學。今年1月,紐約州眾議員羅伊(Nita Lowey)和康乃狄格州眾議員迪勞洛(Rosa DeLauro)寫信給NIH院長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她們認為生物醫學研究通常喜歡以雄性生物來做實驗,因此不利於女性健康研究。她們關切的議題獲得明確的回應,柯林斯和NIH女性健康研究部門的副主任克雷頓(Janine Clayton),共同在5月的《自然》發表聲明,要求所有受NIH資助的實驗都必須使用相同數量的雄性與雌性生物或細胞、並且檢視其中的性別差異。這項指示會影響幾乎所有的研究人員,克雷頓在記者會中說:「只會有極少數例外。」
表面上看來,這項規定似乎合理。在實驗中同時包含兩性,有什麼不好呢?但事實上,這項規定將會浪費大量資源。假設一位科學家測試一種控制血壓的藥物,實驗組老鼠施以這種新藥,而對照組則施以糖,接著研究人員測量了兩組的平均血壓及變異度。研究數據通常呈鐘形曲線分佈,其中的變異度很重要,當變異度越大,越不容易得出兩組具有顯著差異的結論。因此,科學家會盡力減少變異度,例如使用特定純種品系、同齡、通常是同性的生物(可以是雄性或雌性,端看何種性別在該特定實驗中有較小的變異度)。
如果科學家必須在實驗中再加入性別這一項變因,那就會發生兩個結果:組數變兩倍且每組樣本數會減半,此外變異度也會上升,這都會讓研究人員更不容易找到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的差異。變異度會上升的原因之一,簡單說,就是性別差異,這些差異會讓測量到的數值範圍變大,好比讓兩性同時競爭奧運舉重比賽,也會見到這種結果。換言之,當受試者同時混入兩種性別,科學家可能會無法成功觀察到某種藥物的效用。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4年第152期10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