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的提議-科學人雜誌
反重力思考

大膽的提議

2009/07/03 米爾斯基(Steve Mirsky)
達爾文曾被形容為像狗一樣固執,但有品種的狗只是外表好看嗎?

我有個想法,這可不是僥倖得來的,而是3月初在郵輪聽芝加哥大學的演化遺傳學家柯尼演講時的靈光一閃。若您記得上個月的專欄,想必明瞭在巨浪中舉行科學演講的艱困,「衝擊」不是來自風浪,而是取用北歐式自助餐太多次後的感覺,但我都消化……呃,離題了。


創造論者認為,我們從未見過物種的形成。以下是2008年12月31日威爾斯在「發現研究所」這個名稱自相矛盾的網站上發表的部份內容:「演化論取決於一個物種會分成兩個,然後產生差異而分開,再產生差異而分開,一遍又一遍,然後產生出達爾文理論中所需要的樹狀分支模式。可是這樣的物種形成卻從來沒有被觀察到過。」


這個宣告讓我想起一場審判:一名男子被控在酒吧的爭鬥中咬掉另一名男子的耳朵。(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拳王泰森竟然沒有涉入其中。)一位目擊證人站上證人席,辯方律師問:「你真的親眼看到我的委託人咬掉對方耳朵?」目擊者回說:「沒有。」律師追問:「那你怎麼這麼肯定,被告真的咬掉了那隻耳朵呢?」那位證人回答說:「我看到他把它吐出來。」我們看到了化石、中間形式、比較解剖學,以及基因同源性,這些都是演化所吐出來的。


回到船上的話題。柯尼的演說充滿了不容質疑的大量演化證據。(若想體驗我在郵輪上的經驗,只要在吃得過飽的情況下,讀一讀柯尼的新書《為什麼演化是事實》就行了。)柯尼重提達爾文過去就指出的:因人工育種而發展出的新品種,就是研究天擇導致新物種演化的好模型。他接著對狗的品種提出評論,這在他的著作中也有提到:「若某些品種的狗只有化石標本存在,古生物學家將認為它們分屬多個不同物種,且遠超過現今大自然中野生狗的36種。」


即使是血緣極為相近的生物族群,若牠們之間有某種程度的生殖障礙,通常就被認為是不同物種。這個生殖障礙不一定是無法配對的染色體;如果不是山羊,可能一座山就行;如果不是鼴鼠,可能一個土丘就夠了。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9年第89期7月號】


# 關鍵字:名家專欄反重力思考
更多文章
活動推薦更多
追蹤科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