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自然的規律-科學人雜誌
科學人觀點

誠信是自然的規律

2008/05/02 曾志朗
欺騙和虛張聲勢都只會使歌曲類型的多寡和歌唱的方式漸漸失去效用,在演化的過程中不再被選為有利的求偶或制敵的功能了。

重點提要

欺騙和虛張聲勢都只會使歌曲類型的多寡和歌唱的方式漸漸失去效用,在演化的過程中不再被選為有利的求偶或制敵的功能了。
最近經歷了兩樁完全不同的事件,不約而同把我的閱讀興趣帶回鳥的研究領域。為了解答我心裡存在已久的疑惑,我上網查資料,翻看手邊近期的科學期刊,也到圖書館去苦讀最近發表的相關研究及書籍。什麼問題讓我這麼著迷?

不久之前,香港城市大學前副校長鄒嘉彥教授來了一封伊媚兒,問我有無最近會唱歌的鳥從小學會唱族歌的發展性研究,他想從比較動物學的觀點,研究人類嬰兒在牙牙學語時如何掌握音韻節奏規律的生物基礎。鄒教授是非常有名的語言學家,學識淵博,尤其對音韻規律的普世原則有非常重要的貢獻。他從各地方言的比對中,了解嬰兒所要掌握的規律有基本的型態,當然也會有許多變異,那麼嬰兒需要什麼樣天賦的認知分析能力,才能輕輕鬆鬆的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這些語言變化的技能呢?一般會唱歌的鳥也不是只會唱一種型態的歌,通常在一年之內,牠們要學會好幾種不同的「方言」,牠們是怎麼辨別的?這些問題很有意思,我不知道如何回應鄒教授,只有先去研讀最近的文獻囉!

引我重返鳥事的第二個事件,當然也和鳥有關,而且就發生在4月中旬的一個週末,在溪頭的台大實驗森林裡。那兩天,我們旗山中、小學的同一屆校友,遠離塵囂,聚集在山林間,除了享受清新鮮美的空氣和松香之外,也讓40多年的友誼鄉情盈滿並溫暖大夥兒的心。

眾多老同學之中,有一位非常成功的企業家,是美國一家著名藥廠的台灣代理,業餘嗜好是賞鳥,數十年來,足跡訪遍全台灣每個角落,為的是一睹各式各樣的鳥影鶯姿,車子裡、背包內都是觀鳥的設備,從單筒望遠鏡、高解析度的相機、腳架,到高敏感度的錄音機,一應俱全,而且眼力特好,遠處驚鴻一瞥,我還來不及反應,他已經如數家珍,把那隻飛過樹梢的鳥之特徵及祖譜交代得清清楚楚。

我一大早被鳥鳴聲吵醒,就陪他在松林間散步,他一邊教我觀看冠羽畫眉、白耳畫眉、紅尾翁、藪鳥,以及難得一見的台灣特有種紋翼畫眉,一邊興奮撥打手機給台北的鳥友,報告他的觀鳥成果,遇有疑問,也隨時向遠處的鳥專家請教,剛剛那隻奇特的鳥可能是什麼鳥?有時候,他還會口技表演,模仿鳥叫聲,引出林內的鳥做出回應,以便知道牠在何處。

我陪他一路尋鳥、看鳥,聽他熱切講鳥,把敬佩全寫在臉上。他看了我一眼,不好意思的說:「這沒什麼啦,有興趣就會越來越欣賞造物的神奇,清晨的森林充滿生機,一早都是談情說愛的歌聲,很棒!很美!倒是我想問問你這位學院派的研究者,你過去不是在舊金山金門公園做鳥歌唱行為的研究嗎,最近學界有哪些新的發現呢?」

他的問話和不久前鄒教授的詢問,都不約而同指向鳥歌研究的最新資訊。我把這幾個星期盤旋在腦裡的心得,做了一番整理,也很興奮的告訴他:「最近最有意義也最有趣的鳥歌研究結論,就是誠信是自然的規律!」我的老同學一臉狐疑,不知道我這話是什麼意思。我只有請他和我走回旅館的房間,泡一壺茶,洗去一大早追鳥、看鳥,跋涉多時的疲勞,再向他娓娓道出令我著迷的「為鳥之道」。

我們都知道,鳥唱歌是為了求偶,也用它來發出領土保衛戰的訊號,在用歌聲做為吸引異性的工具方面,最近的研究發現,很多公鳥都能唱出不同類型的歌,但有的只能唱5種,有的卻可以多達15種,在嚴謹的實驗控制之下,研究者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即能唱越多不同類型的公鳥,求偶成功的機率就越高,因此多子多孫、「長命百歲」的機率也越高,這個實驗結果證實了學界多年來的臆測,但可惜的是研究者在田野的自然情況下,並不能觀察到相同的結果。

這個實驗室和田野之間的矛盾,最近又被英國一位年輕的女研究生給解開了。她發現田野的研究者使用大量老鳥的數據,而老鳥總是會和以往的舊識交配,造成結果的混淆,不應該算是很正確的觀察,她決定拿掉老鳥的數據,只以第一次求偶的「菜鳥」來做為計算的根據。重新計算的結果,果然和實驗室所得到的結果是相當一致的。

這些結果表示能唱多種歌是求偶致勝的利器,而牠們可以活得久一點,表示牠們是比較健壯的一群。但這也帶來了一個弔詭的問題:如果歌型的多寡是有用的異性吸引力,那為什麼那些求偶不成功的鳥,不學著假裝牠們會唱很多種歌呢?牠們為什麼那麼老實?

同樣的,假如鳥唱歌的方式(如搶唱對方的歌、不停的變化自己唱的歌,以及用有針對性的低吟輕唱方式發聲)代表攻擊性的訊號,而這些方式也確實會有效的嚇退競爭敵手,那為什麼較弱勢的鳥學不會虛張聲勢來欺騙對方呢?這也是長久以來讓我百思不解之處。

但假如我們仔細分析演化的場景,則我們又會發現,欺騙和虛張聲勢都只會使歌型的多寡和歌唱的方式漸漸失去效用,在演化的過程中就不再被選為有利的求偶或制敵的功能了。也就是說,假如欺騙和虛張聲勢確實可以贏,則這些行為就會被優先選擇出來而漸漸擴散到整個族群,久而久之,唱歌的行為方式和實質的身強力壯就沒有可靠的相關性。所發出的歌的訊息不可靠,那聽歌的鳥就漸漸發展出不再理會這些歌聲的行為;接受歌聲的一方不再理會歌聲的訊號含義,則發出訊號的鳥也就會停止使用歌的訊號,欺騙和虛張聲勢也變成毫無用處了。…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8年第75期5月號】


# 關鍵字:科學人觀點
更多文章
活動推薦更多
追蹤科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