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從1971年開始禁止電視播放香菸廣告,但過去幾年,照理比較無害的替代品——電池供電式香菸,卻多次出現在電視廣告的黃金時段中。電子菸在美式足球超級杯的電視廣告中大出風頭、深夜談話節目看得到它,2014年金球獎的短篇喜劇也看得到它。最近的調查指出,將近六成的美國人都知道這個時髦無菸的東西。
電子菸的概念是聰明的:它聲稱擁有傳統香菸的所有樂趣,而無香菸的任何危害。電子菸利用一個小小的加熱線圈,把摻雜尼古丁的溶液蒸發成氣霧。氣霧吸入時,讓人產生與抽菸時相同的滿足感,同時因為沒有接觸到菸草,不會在燃燒後產生致癌的焦油。電子菸讓吸菸者無須踡縮於寒天冷雨中,在許多場合也無須擔心公共區域禁止吸菸的規定。
但電子菸真的安全嗎?沒人敢保證。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電子菸所含的尼古丁會讓人上癮!許多公衛專家已經警覺到,這是電子菸迅速受歡迎的原因之一。他們擔心的其中幾個問題是,電子菸可能誘使抽過菸的人回頭去抽傳統香菸,或讓吸菸者與旁觀者同樣暴露在未知危險當中,或使得青少年透過這個管道開始接觸菸草產品與其他藥物。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與歐盟,正思考如何管控電子菸產品以解決這些問題。不幸的是,他們必須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做出決定。若不對電子菸產品設限,可能讓大眾遭受未知的健康危害,但若設限過多,也可能會傷害那些想放棄傳統較危險菸草製品的人。
第一支電子菸誕生
現在市面上的電子菸,是中國藥劑師韓力在2003年發明並開始流行,七年後引進美國市場。(先前於1965年取得專利的「無菸之非菸草香菸」並未造成風潮。)剛開始時,FDA想把它列為藥物遞送裝置,聯邦法令對此的定義是「試圖影響身體構造或功能」的物品,FDA也曾試圖把菸草產品列為藥物遞送裝置。不過電子菸公司NJOY控告FDA,聲稱含尼古丁的電子菸類似菸草產品。2010年12月聯邦上訴法院裁定:電子菸只提供普通香菸的休閒效果,因此判決FDA敗訴。這項判決雖讓電子菸得以上市販賣,卻留下許多尚待解決的安全問題。
比起會致癌的菸草,電子菸通常包含三種成份:尼古丁、某種調味劑與添加到食品和化妝品裡頭的合成糖漿液體丙二醇,以及某些可以吸水保濕的物質。尼古丁已經確認的主要危害乃其高度成癮性,新證據指出也會危害免疫系統;丙二醇從1997年以來一直都被認為是「大致安全」。但我們必須了解更多之後,才能確定電子菸對身體健康是安全無虞的。
舉例來說,丙二醇通常是被吃進肚子(如添加在杯子蛋糕、飲料與沙拉醬)或塗在身上(例如肥皂、洗髮精與止汗劑)而不是吸入肺臟。許多東西吃進肚子是安全的,例如麵粉,但吸入後會傷害肺臟,沒有人知道丙二醇是否屬於這類物質。美國聯邦毒性物質與疾病登記署的網站上說:「我們對空氣中的丙二醇知之甚少。」該署在2008年提出的評估報告指出,丙二醇吸入問題的研究很少而且都是針對實驗動物並非人類。
除了這三種主成份之外,有些研究人員擔心的是來自電子菸加熱與所含溶液產生的副產物。不同研究指出,電子菸產生的蒸氣含有致癌物質,以及錫、鉻、鎳與其他重金屬微小顆粒,當含量夠高時會傷害肺臟。這些顆粒有可能會在電子菸加熱時,從焊接位置或金屬線圈跑出來。由於顆粒很小,這些稱為奈米顆粒的極微小金屬顆粒,可能會深入肺部,會加重氣喘、支氣管炎(空氣進出肺部的管道發炎)以及肺氣腫等這些肺泡遭到破壞的疾病,讓患者呼吸困難。但目前還沒有足夠的數據可以確定電子菸會加重這些疾病。
NJOY總裁兼執行長魏斯(Craig Weiss)去年夏天透過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宣揚電子菸的安全性,他說臨床試驗數據不久就會發表在同儕審查的期刊。Scientific American取得這項研究資料,結果發現這只是一個探討使用電子菸短期內減少吸菸的小型研究,而不是那種被奉為圭臬、嚴格執行的大型長期臨床醫學研究。NJOY的首席科學家拉比諾維茨(Joshua Rabinowitz)坦承:「這不是一個會促使藥物獲准上市的研究,不過臨床試驗的定義是,臨床上針對人體反應的測試,而我們做的事正是如此。」
少數幾位努力填補知識缺口的研究人員碰到了困難。因為研究人員在研究菸草香菸時,依賴吸菸機器來模擬一般吸菸者吞雲吐霧的頻率,以及每一口吸入多少菸。但現在還沒有人知道,一般電子菸使用者會吸入多少蒸氣,因此不同研究假設的標準吸入蒸氣量會有不同,難以比較不同研究得到的結果。而要追蹤進入肺部的蒸氣同樣也是個問題:人體分解外來物質時,通常會在毛髮或尿液出現副產物,這可以提供線索指出此外來物質是如何與細胞互動。尼古丁就是這樣,但就丙二醇而言,沒有人知道其副產物是何物,也沒有人知道如何偵測這個物質。
未成年族群先受其害
在研究人員努力檢視其安全性的同時,電子菸在青少年與10歲以下的族群,卻越來越受歡迎。最近美國疾病防制中心(CDC)全國青少年吸菸調查指出,美國高中生使用電子菸的比率已增加超過一倍,從2011年的4.7%增加到2012年的10%。起碼有16萬名的學生,之前沒吸過菸但現在卻抽電子菸。而另一項分析則指出,吸電子菸的人比較可能會使用菸草。電子菸有小孩子喜歡的各種味道,包括巧克力、口香糖與軟糖。電子菸可以從網路或賣場買到,未成年的人也很容易取得。
美國聯邦法令有保護年輕人免受傳統香菸之害的措施,像是禁止販售於未成年人與禁止針對青少年的廣告,但電子菸沒有這樣的法規。為彌補現狀,美國40個州的檢察長在去年9月連署了一封信,要求FDA承擔起責任,「立即監管這個越發擴散的成癮性電子菸產品。」
不過美國幾乎沒有任何可以確切規範電子菸銷售與使用的法規。加拿大雖然已把販售含尼古丁的電子菸列為非法物品,卻沒有嚴格執行,而且瓶裝的尼古丁還是可以從網站購得。大西洋彼岸的情形稍好一些。寫這篇文章時,歐洲議會已經通過一項禁令,將從2016年中開始禁止電子菸產品廣告,這項禁令看起來應該會受到歐盟各會員國的支持。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菸草防制研究與教育中心主任格蘭茲(Stanton Glantz)並不看好電子菸,他說,如果沒有法規的限制,這將是電子菸的「荒野西部」。他認為:由於電子菸安全性的相關資訊少之又少,現行禁止室內抽菸的法規也應適用於電子菸。他說:「這些東西的真正問題,是由於控管品質低落,你不知道你會吸到什麼東西。」而支持最低法規限制的人則說:限制使用電子菸等於是在鼓勵更多人去抽傳統香菸。
菸商黑白通吃
隨著辯論之火延燒開來,財力雄厚的菸草投資商卻正在收購電子菸公司,以百萬美元計的資金注入市場,著眼於電子菸的光明前程。現有百家以上的電子菸公司爭搶著吸菸者與非吸菸者的商機,這些企業之所以能夠成功,取決於其宣稱的電子菸比傳統香菸健康。這些公司喜歡將其描繪成非黑即白的安全吸菸年代,一如NJOY在超級杯電視廣告上的豪語:「香菸,你的真正對手出現了!」至於電子菸是否真的安全,那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