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工比名醫重要-科學人雜誌
健康與科學

清潔工比名醫重要

2012/10/01 麥肯納(Maryn McKenna)
想要控制院內感染,維持病房清潔是當務之急。
醫院要有名,得在聲譽和技術上投資。請來德高望重的外科醫生,或是由明星級放射科醫生來操作頂級設備,這樣的投資有宣傳效果,可吸引尋求最佳醫療的患者。但最近有些醫院意外發現一個現象:真正改善病人照護的往往不是高薪名醫,而是默默無名的清潔工。

醫院嘗試對付令人擔憂的現象時,才了解到這一點。10年來,感染大多住院病人的病原體變得更難治療,抗藥性增加是原因之一,有些感染症在眾多抗生素藥物中只剩下一兩個有療效,因為病原體發生了變化。

幾年前,攻擊醫院病人的頭號麻煩細菌是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MRSA會緊貼在皮膚上,因此限制它散播的最主要方法是徹底洗手。然而,現在最危險的是那些生存於無機物表面的細菌,它們附在鍵盤、床身導軌與拉簾上。為了擺脫這些病菌,醫院必須依靠熟悉每間病房所有角落,以及清潔產品中各種化合物的工作人員。

美國紐約大學蘭根醫學中心的流行病學家菲利普斯(Michael Phillips)長期研究這個問題,他說:「手部衛生非常重要。但我們開始知道,這只是打斷感染鏈的重要措施之一。」

持續出現的病菌

10年前,需要這種額外工作來防治的病原體開始成為嚴重問題。首次爆發是由抗萬古黴素腸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 VRE)及困難腸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所引起,第二波是高抗藥性革蘭氏陰性菌,包括大腸桿菌、克留氏菌、假單孢菌屬與不動桿菌。

這些病原體藉由多種途徑進入醫院病房。不動桿菌和假單孢菌喜歡住在土壤和水中,它們經由鞋子和衣服進入醫院內。相反地,VRE、大腸桿菌、克留氏菌和困難腸梭菌則在人體小腸內生長,隨著病人進入醫院,當臥床病人腹瀉,細菌便散佈,污染了空氣和周邊的設備。

這些新病原體難以清除,各有原因:革蘭氏陰性菌有雙層細胞壁,這份額外的防禦力可以對付抗生素,並保護它們不受其他化合物(包括清潔化學劑)的破壞。很多病原體可以生存在缺乏養份的環境中,例如玻璃、塑膠、金屬...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2年第126期8月號】


# 關鍵字:健康與科學醫學微生物細菌
更多文章
活動推薦更多
追蹤科學人